[小狐熊週記] 20250714 對六歲兒的正確期待
小狐熊六歲了。 我最近對他們同時有兩種不同的感覺: 超乎預期與不如預期。 超乎預期的是小狐熊的智力。 不管是記憶力還是理解力還是邏輯表達能力。 我常常發出「蛤?你怎麼連這個也懂?」的驚嘆。 但與此同時,小狐熊的道德感卻常常低於我的預期。 我常常覺得「蛤?你怎麼會做出這麼壞的事情來!」 預期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我想了一下,可能是我的問題。 可能是我對六歲兒有著錯誤的預期。 那到底什麼才是對六歲兒童該有的正確預期呢? 為此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 Deep Research 。 更精確的說,是我請 ChatGPT 和 Gemini 各做了一次 Deep Research 我跟 AI 說 「我最近都覺得六歲小孩的智力超過我的預期,但道德卻低於我的預期。 是我對六歲小孩應有的發展有什麼誤解嗎?」 兩邊 AI 給的學術引用與論述大同小異, 都說這是一種常見現象! 六歲兒童的智力發展確實令人驚嘆,他們在語言表達、基礎邏輯推理和學習能力上展現出巨大的潛力,這正是家長感受到「智力超過預期」的源泉。然而,其道德發展仍處於他律階段,主要受限於自我中心思維、對行為後果的關注多於動機,以及對規則的絕對化理解。這種「智力超前,道德滯後」的感受,是這個年齡段的正常現象,而非孩子存在道德缺陷。 理解這些發展階段的特性,是家長設定合理預期、有效引導孩子的基石。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複雜且漫長的過程,它與認知能力、情緒發展、社會互動及家庭教育方式緊密相連 。家長應認識到,智力發展是道德發展的基礎,但並不能直接等同於道德成熟 。真正的道德感需要時間來內化,從外部的服從逐漸轉變為內在的理解與自律。 但為了避免 AI 被我先入為主的問法干擾, 才順著我的意思講出「這是常見的正常現象」, 我換了完全相反的角度再問了一次: 「我最近都覺得六歲小孩 道德 超過我的預期,但 智力 卻低於我的預期。 是我對六歲小孩應有的發展有什麼誤解嗎?」 這次不知道是不是我被自己先入為主的觀點干擾了, 我覺得這次 AI 回答的角度比較像是在解釋 「家長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這種奇怪的錯覺」 意即 AI 不但沒有說這是常見現象,還隱含了「你的觀察錯了喔!應該是個錯覺」。 於是我又再開了一個新的對話,把前後兩篇的回答一起提供給 AI, 請他比較一下兩者的異同。 兩者在智力與道德「落差」的表述: 一份報告(六歲兒童智力與道德發展)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