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熊週記] 20250331 在 AI 時代到底要培養什麼能力
前陣子小狐熊開始在玩 Switch 上的寶可夢遊戲(朱與紫), 他們非常熱衷,對寶可夢如數家珍。 本來前天禮拜六有安排一個讓他們可以打電動的時段, 但因為家庭行程臨時生變,變得沒時間打電動, 小狐還失望地哭了。 我們當下就跟他說隔天禮拜天下午還有機會再安排一次。 不過這個安排不是保證,而是一個條件式的約定。 並非承諾「小狐熊禮拜天下午可以打電動」 而是承諾「如果小狐熊禮拜天下午該做的事都有做完,不該做的事都沒做,而且空閒時間還夠,那就可以打電動。」 這邊所謂該做的事情,是寫作業和複習英文。 不該做的事,是惡性哭鬧發脾氣、拖拖拉拉不配合。 「該做的事」相對客觀,有完成就是有完成,沒完成就是沒完成。 但「不該做的事」非常主觀。 生氣鬧脾氣是狐之常情,遇到不想做的事情就稍微拖延也是在所難免。 但超過哪一條線才算是「惡性」呢? 全看爸爸媽媽自由心證。 不過通常溝通起來也沒有什麼異議。 小狐自己也知道什麼樣叫做合理情緒、什麼樣叫做惡意犯規。 只是他雖然知道卻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當他沒做到,也還是會有點自知之明, 倒也不會抵賴說自己有做到。 我不但不會刻意刁難小狐熊讓他們不能玩電動, 相反地,我還非常希望他們能夠打電動。 因為只要他們成功玩到電動,就表示家裡一切順利,大家該做的事都有做完~ 所以以我的立場,當然是很想幫助他們達到目標的! 所以昨天早上我就跟小狐熊分享了「事前驗屍」(premortem)這個技巧。 --- 什麼是事前驗屍? 名字聽起來有點驚悚,但概念很簡單。 舉一個小朋友的例子來說: 當老師要帶全班去校外教學, 老師會先問一個假設性問題: 「如果這次校外教學最後以大失敗收場, 大家都不開心,想玩的都沒玩到。 可能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然後老師可能會列出很多個可能的情況: • 小朋友走一走走丟了? • 下雨大家都沒帶雨衣? • 車子塞車,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 忘了帶午餐? 想完這些「可能發生的糟糕事情」,老師就可以一一準備: • 幫每個人準備聯絡卡 • 提醒帶雨衣 • 提早出發 • 確認便當都有帶 這樣真正出發的時候,就比較不會出問題! 先想像一下如果「校外教學」不幸死了,死因可能是什麼? 這種「在事情發生前,先假裝失敗了,然後推測原因」,就叫做事前驗屍(premortem)。 不是在真的出事後才後悔,而是提早想像可能的麻煩,讓事情變得更完美! --- 由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