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熊週記] 20220228 美感素養從小地方做起/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有一天,小熊咚咚咚地跑來說:「爸爸,我想要拿白板筆畫畫~」

小熊的意思是,他想要玩我們家某一本可以用白板筆重複擦寫的兒童書。



有鑑於之前剛開始玩這個東西的時候,小狐熊都盡情揮灑青春的色彩、地板不肯留白。

所以後來掏出這本前我都有所警惕,會先抓著小狐熊約法三章。


--


所謂不教而殺謂之虐,我自己人生路上就常常覺得被虐得很冤,一邊被罵一邊心想「這種事情又沒人跟我說,我哪會知道……」

就好像一個剛進入希臘的外國人,如果沒人跟他講,他哪裡會知道原來伸出手指比個OK手勢也可能會踩到地雷。

但這種小事只要能事前提醒一聲,肯定就能避免掉許多的不愉快。


而教小孩也是這樣。他們是剛來到這個國家才兩三年的新人。

本地人的文化慣例,他們一點兒也不慣;一般人的生活常識,他們一點也不常。

所以我身為小狐熊的本地導遊,當他們的某個不當行為首度發生,我會跟他們說「對不起,是我忘了先跟你說了……」


--


如果有先講明規則的話,小狐熊基本上還算是可防可控,沒什麼大問題。

然而有問題的是我。

我發現……我沒辦法立刻即興給出一組符合MECE原則的漂亮規則😅


(MECE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關於什麼是MECE,敬請參閱wiki或是諸多網路說明文章。)


我個人相當推崇MECE原則,日常生活無論何事都可以拿來拆解一下、也值得拿來拆解一下。

我在轉職成為工程師之前,其實就已經在練習使用MECE原則來檢驗自己的程式是否完備了。

(其實我完全忘記有這回事了,是剛剛翻查資料的時候才發現我曾經寫過一篇文在講這件事😆)


結果奉行這個原則的我,過了這許多年,竟然還是沒辦法隨口即興產出符合MECE的論述。

這怎麼行!我不能接受!


--


還記得有一次我跟小熊約法三章,我說:

「一、不可以畫地板」

「二、不可以畫衣服」

「三、不可以畫在書以外的地方」


才說完,我立刻被自己吐槽「既有第三條規則,何需前兩條?這傢伙顯然是沒在思考、為了湊三條規則就隨口瞎講。」

MECE的具體展現就是「不重不漏」(不重複也不遺漏)。但上述規則顯然又重又漏。我講完三條規則之後就自覺羞愧。


另外,我也擔心長此以往,小狐熊的思考架構在我的潛移默化下也會變得坑坑疤疤、既冗又漏。

這怎麼行!我不能接受!


邏輯思考基礎,就從MECE做起!

而且不能只要求MECE而已,因為對於同一主題,在符合MECE的前提下也還是可以有許多不同拆解方式。要怎麼拆怎麼講,需視溝通目標,選一個盡可能適合的框架。

如同翻譯三要素的信達雅,符合了MECE原則也僅能算是達到基本低標而已。

在「信」之後,如何「達」又如何「雅」,實在需要反覆練習。


--


關於玩白板筆畫畫,我們家目前觀測到的不良行為大致有這幾款:

  • 畫在地上
  • 畫在手上
  • 畫到衣服上
  • 明明一人都有發給一本,卻跑去搶別人的來畫
  • 畫完後把東西亂丟在地上就跑走

所以根據實際發生過的狀況再三改版後,我把規則精簡為以下兩點:

「一、畫畫的時候,只能畫在自己的書上。」

「二、畫完的時候,要把書和筆收好歸位。」


我覺得在我每一次持續精煉規則的同時,小狐熊也在持續精進他們的行為。

而當我終於把規則寫得十分完備之後,小狐熊也幾乎再也沒有上述不良行為了。

令人欣慰。


--


很多人覺得我教小孩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我自己覺得我在做的是一種培養美感的美學教育。


哪門子的美感?

在我看來,一個四平八穩、而又不落俗套的MECE論述,就稱得上是一種美。


就像數學之美一樣。

我喜歡的不是算數學,喜歡的是親自體會數學的美感;

我喜歡的也不是教數學,喜歡的是與人一起分享數學之美。


技巧可以傳授,但美感只能啟發。

美感的啟發非常的漫長,就從日常生活小地方開始培養。


我相信如果我在各種場合情境都能夠把向小狐熊說明的規則講得十分MECE,

他們潛移默化之下必然能培養出這種美感素養!


那培養這種美感有什麼用處嗎?

我認為「美」的本身沒有目的性。

但具備這種美感鑑賞力後,會漸漸能夠分辨得出誰的論述講得很美、誰的講得很廢😆

對於很廢的人也不需要輕視他或論斷他,

只需要知道他目前很廢就好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41028 小狐熊筆記

[小狐熊週記] 20241014 百無一用是書生

[小狐熊週記] 20240923 信任感的貝氏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