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熊週記] 20220919 不在乎錢少錢多,在乎實現自我



過去這一週,我們家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狐熊媽媽突然跑去上班了。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不過還好我們也沒有措手不及。

--


從去年開始,狐熊媽媽就開始在線上開課,以自己的專業技能幫助海內外渴望加強英文的人。
就這麼教著教著也教出了一些心得來,然後上禮拜的一個因緣際會,突然就真的跑去當英文老師了。

而這件事對我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我跟小狐熊週間的日均相處時間上升了超過50%。

自從搬家以來,都是狐熊媽媽趁我還在賴床的時候就送小狐熊去上學,而我就直接從家裡去上班。
然而現在狐熊媽媽的上班時間比小狐熊的上學時間還早,所以上週開始就改由我送小狐熊上學。
我跟小狐熊也就增加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相處時間。
我覺得這樣很好!

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
然而不管是身教還是言教,都需要花時間相處在一起才做得到。
如果父母沒有足夠示範,子女無從觀摩自然容易成為不肖子。(不肖子,意為不似先人)
所以我覺得每天早上能夠多跟小狐熊互動一小時,這樣挺好的。

--

那既然我也覺得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小狐熊很好,那我幹麻不打從一開始就主動帶小狐熊上學呢?
沒辦法,人就是這樣,即便是覺得很好的事,也還是需要一些外在力量來幫忙推動。

就像我也都覺得早睡早起是很好很好的,
只是常常沒有去做而已。

很多事都很好很好,可是我偏做不到。

--

當然,要當「肖子」也不一定要像爸爸。
由媽媽來陪伴孩子,由媽媽來執行身教與言教也是一樣好。

不過照之前的分工模式,
狐熊媽媽早上送狐熊上學、下午又接狐熊放學,週間與小狐熊的日均相處時間大約是五小時。
反觀我下班回到家的時間,距離小狐熊的睡覺時間就只剩不到二小時。

想像一下,要是之後我唸小狐熊說:「你怎麼跟你媽一個樣!」
小狐熊回答說:「因為爸爸平常都不在,我們都是學媽媽的……」
我也只能摸摸頭說:「嗯,你說得很有道理~」


--

若說父母各自的長處在孩子身上展現出來的效果是相乘的,這就好比說矩形的面積是來自長寬相乘的。
而一條固定長度的繩子若要圍出最大面積的極致矩形,那長與寬必須相等才行。

在父母雙方不分優劣的情況下,孩子若要成長到極致,雙親的投入也必須均衡才行。


--

題外話:若是雙親並非不分優劣,而是媽媽比較優秀。例如媽媽優秀程度80分,而爸爸是20分。
那是不是應該把小孩的相處時間全都讓給比較優秀的媽媽,才能讓小孩長得更好呢?

倒也未必。
也許應該把時間做8比2的分配,以求分散風險。

在此推薦一本深具啟發性好書:
《適應:金融演化新思維》(Adaptive Markets: Financial Evolution at the Speed of Thought)

書中第六章有一段很可愛的毛球故事,探討了類似的概念。


--

回歸正題,
狐熊媽媽若想在家當全職媽媽,我也是真心支持的,
狐熊媽媽若想出外上班工作,我也是真心支持的。

關鍵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並且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管是對小狐熊、對狐熊媽媽、或是對我自己,
我總是說「不能浪費!」「我們家的家訓就是『不能浪費』!」

而一個人若是找不到方向目標,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這就是一種極為嚴重的浪費。

我記得去年有一次狐熊媽媽本來想要花個一小時來開個線上課,
但若要開課的話,我就必須配合在上課時間全心照顧小狐熊。
狐熊媽媽念及自己開課的鐘點費和我的差了好幾倍,就覺得好像不該為了開課就請我顧小孩。

但我覺得不管是我還是狐熊媽媽開課,開課的重點都不在於賺那一點鐘點費,
而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手段。

鐘點費總是互有高低,但活出自己的價值這件事卻是難分軒輊。
開課圖的是實現自我,不在乎錢少錢多。

所以我的信念總是要支持狐熊媽媽去探索想做的事、去做想做的事!

--

至於有時狐熊媽媽會說我都只是嘴巴支持、根本就沒有以行動支持,那是外話,在此刻意表過不談。

而在嘴巴支持之外,特po此文,以表鍵盤支持。


--


要說完全不在乎錢少錢多,當然是騙人的。
只是這是相對的概念。

以前,也許才一個麵包就輕易使我迷失了自我,,
現在,大概要十個麵包才能使我動搖。

而如果要迫使我放棄好玩的工作而去幫忙推磨,
那可能就要給我一百個麵包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41028 小狐熊筆記

[小狐熊週記] 20241014 百無一用是書生

[小狐熊週記] 20240923 信任感的貝氏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