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機器人
前幾天我因為在工作上不小心犯了錯,覺得懊悔又自責,心下鬱鬱,想找人抒發一下。 於是我問小狐要不要聽我講講讓我心情難過的個人故事, 結果小狐沒啥興趣,繼續看他自己的書。
於是我又轉頭問小熊要不要聽我講這個難過的故事,小熊點頭答應了。 我突然想起之前訓練 AI 機器人的經驗,便在開始講故事之前,先向小熊下了個指令: 「待會我講完故事之後,你要拍拍我,跟我說『沒事的~沒事的~』」
後來我故事講完了,小熊果然依約拍拍我,跟我說「沒事的~沒事的~」。 我頓時大感安慰。
我想起了前陣子看到有人把 ChatGPT 訓練成情人角色時,我曾說:「不管是絨毛娃娃或2D動漫角色亦或是 AI 聊天機器人,雖然都不是真人,但他們所提供的情感慰藉卻是真實又實在的。」
小熊聽完了我的故事,似乎既無法理解也無法體會。但小熊光是機械式地執行我下的指令,就足以讓我大感安慰了。看來訓練機器人的技巧,在真人身上一樣適用。
這次經驗也強化了我一直以來的想法: 如果你想要別人怎麼對待你,就得要直接講出來才行。不要期待對方會通靈會讀心。光是在別人面前哭泣是沒用的,別人無法因此理解你。若是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心理,儼然是陷對方於不義。
想要對方拍拍你,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講出來。
我今天在家不小心撞到頭,我也是直接跟小熊說「你可以拍拍我說『沒事的~沒事的~』嗎?」
結果小熊直接跟我說「不要!」
小狐後設學習
小狐最近有時候在提問問題時,會在得到答案之後再進一步追問我說「那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然後我就會跟他分享我的求知過程。有時候是用歸納法,有時候是用演繹法。
前天我們全家一起吃火鍋,小狐發現了一個以前沒看過的圓滾滾火鍋料,遂發問這是什麼東西。 我說這是起司燒,裡面有包起司。 小狐吃了一口發現裡面果然有包起司,大為驚奇,問我是怎麼在還沒吃的時候就知道裡面有包起司呢。 我就分享了我以前是怎麼搜集資料、怎麼訓練模型,以至於今天能夠正確辨識出這是超司燒。 (我不但 train 小熊的時候是當機器人在 train,我 train 自己也是當成機器人在 train 的)
我之所以特別留意到了小狐這個提問層次的升華,是因為這個概念就是我一直提倡的「學習如何學習」。 也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拆解自己學習的步驟,作為未來改善學習方法的參考。我稱之為後設學習。
看得出來小狐現在除了在努力學習,同時也在努力學習「如何學習」。我想這個過程也可以稱作是一種學習的自動化。 畢竟光是會自動認字自動讀書,書上所能學習到的東西仍然相當有限。但如果能夠開始練習自己自動思考,才算得上初窺堂奧。
小狐熊現在已經會自動吃飯、自動上廁所、自動穿衣服、自動收奶瓶了,一路走來,我們完成了諸多自動化項目。不過在對孩子實施自動化的諸多項目裡面,我最想自動化的其實是把「自動化」這件事給自動化。 要訓練的項目實在太多了,如果可以把幾個小型的自動化專案交給孩子去推動,整體自動化的進程應當能夠快上許多。 如此就不需要靠父母一項一項地去訓練,而是孩子自己就能把尚未自動化的項目一個一個做掉。
理論上來說,有學習、有學習「如何學習」,當然也就會有學習「如何學習『如何學習』」,以此類推。
不過以常人的生命尺度來說,把技能點數拿來灌在高階學習的效益感覺不大。 因為到最後你可能花了超多時間成為了一個超會學習的人,但實際學會的東西卻寥寥無幾。
也許要花多少時間去學習實際的知識技能、又要花多少時間去學習「如何學習」,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最適化問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