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養育一般的手足,養育雙胞胎的父母更常會被問的問題就是:你比較愛哪一個孩子? 這真是個大哉問。
如果是認真的問答,我習慣從「愛」的定義開始討論。既然你問我比較愛誰,我想先好奇一下你覺得的「愛」是什麼呢? 不過事實上幾乎沒有人跟我認真問答。大家隨便問問,我也就隨便答答。
不管各人心目中的「愛」是什麼定義,大抵都是主觀的。 父母對孩子主觀的「愛」難以衡量也難以驗證,不過有一些相對客觀的數據倒是無可爭論。
例如:
對話的字數
相處互動的時數
相處時平均均每小時生氣次數
相處時,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的比例
不管你說我比較愛哪一個孩子,我大概都不認同。 不過如果你要說我花了比較多時間在跟其中一個孩子相處,我就會說「是的,你說得對」
歸納來說,當孩子愈能夠理性溝通,我們相處的質與量也自然會愈高。而無法理性溝通的孩子,我們相處情況也就自然惡劣下來。如此在並不偏心的情況下,仍然有可能產生看似偏心的結果。
在力求公平的制度下,產生了不公平的結果。我想起了我們的升學制度。
在不考慮特殊加分以及特殊選才的情況下,單憑分數論高下的考試制度在某方面來說是一種公平。 讓考生無論性別、年齡、種族、貧富、健康,都能夠公平較勁,反正一翻兩瞪眼,分數高者就贏。
帳面上不偏愛任何一個孩子,是考試所謂的公平。但其實考試制度還是特別偏愛了某一種孩子,那就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在我的感覺裡,考試入學制度一方面說著「我沒有偏心,我沒有偏愛哪個孩子」,但是另一方面,隨著一年一年過去,我們每年看到雀屏中選的結果都明顯偏向家庭收入較高的孩子。 這不是賄賂、買槍手或走後門,純粹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平均而言真的比較會考試。(請參見小狐熊週記 財力與智力)
就像是父母聲稱「我沒有偏心,我沒有比較愛哪個孩子」,但是每次有好玩的機會釋出,都有較大的機率提供給比較能理性溝通的孩子。 這也不是什麼不公平的制度或手段,純粹是理性溝通的孩子平均而言比較會思考比較會行動。
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描述: 與其說是考試制度偏愛某些孩子,也可以說是這些孩子更有能力去爭取到這些機會;與其說是父母偏愛某一位孩子,也可以說是這位孩子更有能力去爭取到這些機會。
沒有完美的公平,只有能力的高低。你有能力你就盡管拿去。
也許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愛能做到真的不分高低,但家庭資源的分配終究是零和遊戲。 父母心中的愛也許是無限的,但父母的時間和注意力都何其有限。大家且爭取且珍惜。
在論對孩子是否偏心的時候,我可以坦承自己確實是一個偏心的人,只是我偏心的對象既不是小熊也不是小狐。 我偏愛的,是那「明是非、講道理、邏輯自洽」的人。
我常跟小狐熊說:「我們不是要聽媽媽的、也不是要聽爸爸的、也不是聽小狐熊的,而是聽有道理的人的。誰有道理,我們就聽誰的。」 而當小狐熊做了不當行為的時候,我往往劈頭第一句話就說「請你解釋一下你的道理。」 除了鼓勵小狐熊論述自己的道理,我同時也樂意被他們說服。是以我也常常跟小狐熊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我被你說服了!」
總之萬事都抬不過一個理字。 大家都喜歡說「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但是家更不是可以不講道理的地方。只是在論及家庭資源分配是否公平的議題上,每個人可能都提得出自己的一番道理。而一件事公不公平,與其說是個「事實」,更應該說是一種「感覺」。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是以我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絕對公平,但是我們絕對有機會找出一個讓每個人都「感覺公平」的道理。
感覺是很容易改變的。本來感覺不公平的方案,也許思考轉個彎,立刻便覺十分公平;而本來感覺很公平的方案,也許思考岔個路,頓時便覺氣忿難平。
理性思考的人也都知道「感覺」很重要。若想跟對方講道理,就不能不顧對方的感覺。無理取鬧的人固然看似無理,但我們不能不尊重他這個「情緒的道理」,否則一味猛講道理的人就會變成那個最不講道理的人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