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學習」標籤的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30522 機器小熊與後設小狐 Bot Bear and Meta Fox

圖片
  小熊機器人 前幾天我因為在工作上不小心犯了錯,覺得懊悔又自責,心下鬱鬱, 想找人抒發一下。 於是我問小狐要不要聽我講講讓我心情難過的個人故事, 結果小狐沒啥興趣,繼續看他自己的書。 於是我又轉頭問小熊要不要聽我講這個難過的故事, 小熊點頭答應了。 我突然想起之前訓練 AI 機器人的經驗,便在開始講故事之前,先向小熊下了個指令: 「待會我講完故事之後,你要拍拍我,跟我說『沒事的~沒事的~』 」 後來我故事講完了,小熊果然依約拍拍我,跟我說「沒事的~ 沒事的~」。 我頓時大感安慰。 我想起了前陣子看到有人把 ChatGPT 訓練成情人角色時,我曾說:「 不管是絨毛娃娃或2D動漫角色亦或是 AI 聊天機器人,雖然都不是真人, 但他們所提供的情感慰藉卻是真實又實在的。」 小熊聽完了我的故事,似乎既無法理解也無法體會。 但小熊光是機械式地執行我下的指令,就足以讓我大感安慰了。 看來訓練機器人的技巧,在真人身上一樣適用。 這次經驗也強化了我一直以來的想法: 如果你想要別人怎麼對待你,就得要直接講出來才行。 不要期待對方會通靈會讀心。光是在別人面前哭泣是沒用的, 別人無法因此理解你。若是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心理, 儼然是陷對方於不義。 想要對方拍拍你,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講出來。 我今天在家不小心撞到頭,我也是直接跟小熊說「你可以拍拍我說『 沒事的~沒事的~』嗎?」 結果小熊直接跟我說「不要!」 小狐後設學習 小狐最近有時候在提問問題時, 會在得到答案之後再進一步追問我說「那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然後我就會跟他分享我的求知過程。有時候是用歸納法, 有時候是用演繹法。 前天我們全家一起吃火鍋, 小狐發現了一個以前沒看過的圓滾滾火鍋料,遂發問這是什麼東西。 我說這是起司燒,裡面有包起司。 小狐吃了一口發現裡面果然有包起司,大為驚奇, 問我是怎麼在還沒吃的時候就知道裡面有包起司呢。 我就分享了我以前是怎麼搜集資料、怎麼訓練模型, 以至於今天能夠正確辨識出這是超司燒。 (我不但 train 小熊的時候是當機器人在 train,我 train 自己也是當成機器人在 train 的 ) 我之所以特別留意到了小狐這個提問層次的升華, 是因為這個概念就是我一直提倡的「學習如何學習」。 也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拆解自己學習的步驟, 作為未來改善學習方法的參考。我稱之為後設學習。 看得出來...

[小狐熊週記] 20220321 小狐熊語言能力大有進步

圖片
前幾天狐熊媽媽講起說 「還記得小狐熊一歲半時的語言能力遠遠落後了一般的發展指標。指標上說一歲半字彙量要有50個,可是當時小狐的字彙量可能才5個。 而如今小狐熊還未滿三歲,語言能力指標差不多已經達到四歲的標準了!」 所有的客觀事實,都可以賦予一個主觀的詮釋。 只要你夠唬爛夠瞎掰,任何數據都可以成為你的註腳。 關於這個我最會了😆 以下就是我對這個客觀事實的主觀詮釋: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練習當父母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迅速進入狀況抓到方法。 我三番兩次提到小狐熊出生的頭兩年,我們家簡直是黑暗時代。 有多黑暗?大概就像是史前人類拿著石矛互戳的那麼黑暗。 值此時期,我們全家每一個人都還在學習怎麼樣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 大家都很努力,但一開始真的做得不怎麼樣。 在暴力環境成長的小孩,發展低於平均,簡直毫不意外。 我沒翻到什麼嚴謹的科學研究、單憑直覺得出了這個心得:飽受情緒虐待的大腦,學習速度肯定不如開心自在的大腦。 還好,天可憐見,我們在把彼此劃得稀爛之前,進化了。  經過了一兩年的練習,大家都大有進步。 現在小狐熊偶爾使出不受控制的飛踢,我們都可以從容擋架下來。 也不再氣急敗壞地怒捶回去。 小狐熊笑的時候愈來愈多、哭的時候愈來愈少,狐熊爸媽也是如此。 開開心心學習,成效遠高於哭哭啼啼學習。 能力發展高於平均,也是符合預期。 -- 再次聲明,以上論述都是我個人的主觀發言。 我根本只是借題發揮、講講我想講的東西而已😆 -- 順帶一提另外兩個我覺得讓小狐熊語言能力大進的原因。 其一是紮紮實實的每日雙倍親子共讀, 其二是狐熊爸媽東拉西扯的屁話功力。 -- 我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是生養獨生子女,縱知親子共讀千好萬好、多多益善,但到了睡前時間我一定是跟小孩說:「來!你可以挑一本書!」 他如果想挑兩本,我就會累累地婉拒他說:「一天只能看一本哦!」 但小狐熊是雙胞胎,我只好對他們說:「來!你們可以一人挑一本書!」 如此幾乎是每日被迫讀兩倍的書。 有人說,不要挑戰自己的意志力,而是要營造適合的環境。 在養一個小孩的情境,想要唸第二本書就只能靠意志力。 而一旦養了兩個小孩,唸第二本書就是一個沒得逃避的環境。 -- 有人說親子共讀的好處之一是,透過書中的日常生活中較不常出現的情境,可以給予小孩許多額外的刺激。 如此每天所講所聽的話就不會只限縮在吃喝拉撒睡的主題。 而其實...

【陪著孩子成長 之 餵奶時可以做什麼?】

圖片
自小孩從月子中心回家以來,早上的第一餐和睡前的最後一餐都由我負責餵奶。兩隻餵下去,一餐前前後後都要花上一個小時。 清早起床再怎麼累,六點鬧鐘一響也還是得勉強爬起來惺忪備奶。下班回家再怎麼累,也還是強自振作起精神幫小孩洗澡餵奶。 我常在想,若是在學習上也能以如此恆心毅力紀律、無論平日假日、日日都認真投入兩三個小時,豈有什麼技能難成呢。若一個人能有這樣的恆毅力,不管去到什麼領域,還不輾爆絕大多數對手嗎! 所以我也經常在想,該怎麼擅加利用這段餵奶的時間來提升自己。讓小孩在喝奶成長的時候,陪著他的我也能一同成長。 我思考了一下以我抱小孩的餵法,一手持奶瓶、一手捧小孩,根本沒有多餘的手可以做別的事。不管是要看書、用電腦、滑手機或是按電視遙控器都難以做到。而前幾天我突然靈機一動:「我何不來練習記憶術呢!只要在開始餵奶前把撲克牌攤在地上,就可以一邊餵奶一邊盯著看,一邊看一邊練習把52張牌序全數記住。既然這項練習只需用眼看,那即便我雙手毫無空閒,只要眼睛還睜得開就可以鍛練這項技能了!哈哈,我真是太聰明了!XDDD」 結果,在我人生第一次嘗試記憶52張撲克牌,第一次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