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小狐熊週記」標籤的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50331 在 AI 時代到底要培養什麼能力

前陣子小狐熊開始在玩 Switch 上的寶可夢遊戲(朱與紫), 他們非常熱衷,對寶可夢如數家珍。 本來前天禮拜六有安排一個讓他們可以打電動的時段, 但因為家庭行程臨時生變,變得沒時間打電動, 小狐還失望地哭了。 我們當下就跟他說隔天禮拜天下午還有機會再安排一次。 不過這個安排不是保證,而是一個條件式的約定。 並非承諾「小狐熊禮拜天下午可以打電動」 而是承諾「如果小狐熊禮拜天下午該做的事都有做完,不該做的事都沒做,而且空閒時間還夠,那就可以打電動。」 這邊所謂該做的事情,是寫作業和複習英文。 不該做的事,是惡性哭鬧發脾氣、拖拖拉拉不配合。 「該做的事」相對客觀,有完成就是有完成,沒完成就是沒完成。 但「不該做的事」非常主觀。 生氣鬧脾氣是狐之常情,遇到不想做的事情就稍微拖延也是在所難免。 但超過哪一條線才算是「惡性」呢? 全看爸爸媽媽自由心證。 不過通常溝通起來也沒有什麼異議。 小狐自己也知道什麼樣叫做合理情緒、什麼樣叫做惡意犯規。 只是他雖然知道卻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當他沒做到,也還是會有點自知之明, 倒也不會抵賴說自己有做到。 我不但不會刻意刁難小狐熊讓他們不能玩電動, 相反地,我還非常希望他們能夠打電動。 因為只要他們成功玩到電動,就表示家裡一切順利,大家該做的事都有做完~ 所以以我的立場,當然是很想幫助他們達到目標的! 所以昨天早上我就跟小狐熊分享了「事前驗屍」(premortem)這個技巧。 --- 什麼是事前驗屍? 名字聽起來有點驚悚,但概念很簡單。 舉一個小朋友的例子來說: 當老師要帶全班去校外教學, 老師會先問一個假設性問題: 「如果這次校外教學最後以大失敗收場, 大家都不開心,想玩的都沒玩到。 可能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然後老師可能會列出很多個可能的情況: • 小朋友走一走走丟了? • 下雨大家都沒帶雨衣? • 車子塞車,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 忘了帶午餐? 想完這些「可能發生的糟糕事情」,老師就可以一一準備: • 幫每個人準備聯絡卡 • 提醒帶雨衣 • 提早出發 • 確認便當都有帶 這樣真正出發的時候,就比較不會出問題! 先想像一下如果「校外教學」不幸死了,死因可能是什麼? 這種「在事情發生前,先假裝失敗了,然後推測原因」,就叫做事前驗屍(premortem)。 不是在真的出事後才後悔,而是提早想像可能的麻煩,讓事情變得更完美! --- 由於這...

[小狐熊週記] 20250324 孩子的責任就是負責好好地玩認真地玩

圖片
  前幾天看小狐熊在玩拼圖,我說: 「拼圖這種東西,拼完之後沒多久就要拆掉收起來, 那不就是白拼了嗎?」 「數獨這種東西,寫完之後不也就丟掉了嗎?寫數獨有什麼用處呢? 」 然後我就開始回答我自己的問題: 「不管是拼圖還是數獨,圖的不就是個好玩嗎!只要好玩就好了啊! 何必有什麼用。」 「而且小孩子的責任就是要負責玩,要玩很多很多好玩的東西才行! 」 我忍不住又繼續延伸講下去: 「其實大人的責任也是一樣,每天都要找很多好玩的事來做!」 「例如上班工作!」 把上班工作說成是好玩的事, 這等驚世駭俗的言論在外面講,恐怕會被噴爛。 不過在我們家不會。 我們家的價值觀在我的調教之下, 已然十分偏差 在我們家, 數學也是好玩的事, 刷馬桶也是好玩的事, 上班工作也是好玩的事。 果不其然, 狐熊媽媽聽到我這麼說, 也在旁表達認同, 附和說他現在每天上班就是一件好玩的事 --- 時不時就會有人發出疑問: 「有了 AI 、有了機器人,人們是不是就不再需要工作了?」 這一題,我覺得是也不是。 要看你是怎麼看待工作的。 如果你對「工作」的定義是「提供勞動力,因而得以糊口」—— 那確實有可能很快人類就不再需要工作了。 畢竟自動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吃喝住行甚至能源都可以「 機器養機器」, 人類甚至可以像現在的社福體系一樣, 讓有些人不必生產也能活下去。 當生存不再需要工作,人類到底該做什麼? 我的答案是:玩。 我對「工作」的另一層定義就是「玩」—— 一種「使自己感到快樂的手段」。 以這個定義來說, 人永遠不會停止工作。 正如同孩子不會停止玩樂一樣。 只要人類還是人類,沒有變成其它物種, 「追尋意義、追尋快樂」就是刻在我們骨子裡的本性難移。 有的人在數獨裡找到快樂, 有的人在拼圖裡找到快樂, 有的人在積木裡找到快樂, 這些都是沒什麼生產價值的活動,帶來快樂就是它最大的價值。 而有的人在破譯基因上找到快樂, 有的人在鑽研物理上找到快樂, 有的人在研究自動化上找到快樂, 這些都是令人快樂的活動,只是剛好對這個世界有一些產出貢獻, 因而成為了一種職業。 從事這些活動的人, 平常看起來可能像是為了糊口而努力工作, 但其實當人生可以不再工作, 這些人大概也不會停止工作。 不是工作需要這些人, 是這些人需要工作! 所以有了 AI 、有了機器人,人們還是需要工作! 因為人活著需要意義、需要快樂。 如果你...

[小狐熊週記] 20250317 學歷不重要?企業真正想要的人才特質

圖片
 我最近聽到一位講者說, 現在讀什麼科系跟做什麼工作,已經沒有什麼相關了。 因為有太多新工作都是過去從來不存在的, 職場上所需的技能,學校根本來不及教。 對此我甚有共鳴, 作為一個經濟系畢業的工程師, 我自己就是從事跟大學科系低度相關的工作。 我又聽到那位講者說: 現在企業徵才,不限學歷不限科系, 只要有這四個特質,就是老闆們想爭取的員工! 哪四個特質呢? 好奇肯學 察言觀色 辦事牢靠 誠信正直 對此我更有共鳴了, 因為如果有人問我:有什麼值得分享給職場新鮮人的經驗與智慧? 我想差不多也就是這四點了。 這四點不只適合拿來跟年輕人分享, 我也覺得值得拿來跟我的孩子分享。 孩子要唸什麼科系、學什麼技能, 都只是枝微末節的小事。 畢竟沒有人能夠預測 10 年後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唯一確定的是:現在做的職涯規劃,不出 10 年肯定過時。 但上述四個美德已流傳了千年, 我估計至少還會再流傳個千年。 讓孩子從小就往這幾個面向培養,應當是穩賺不賠的。 那要怎麼培養呢? 老實說我還真不知道, 所以我跟 ChatGPT 討論了一下, 請他給我一些具體的方法。 以下是整理了 ChatGPT 的回答: 1. 好奇肯學(愛探索、願意學習新事物) 💡 方法: ✅ 建立「好奇時間」——每天預留 10-15 分鐘,讓孩子問你任何問題,然後一起找答案(可用書籍、影片、實驗等方式)。 ✅ 鼓勵提問,避免直接給答案——當孩子問問題時,可以回問:「你覺得呢?」引導他思考後再給予補充。 ✅ 設計「探索小任務」——例如:「這週我們一起找出三種不同的雲,看看它們的名字和天氣的關係!」 ✅ 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除了故事書,也可以一起看科普書、世界地圖、動植物圖鑑等。 🛠 實踐挑戰 • 「為什麼挑戰」:一天內讓孩子想出 5 個「為什麼」,例如「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為什麼冰塊會浮起來?」 • 「角色扮演科學家」:讓孩子設計一個小實驗(例如種子發芽、磁鐵吸引力),觀察結果並做出假設。 ⸻ 2. 察言觀色(理解他人感受,擁有同理心) 💡 方法: ✅ 練習「情緒偵探」——當看動畫、故事或現實生活時,問孩子:「你覺得這個角色現在是什麼心情?」、「為什麼他這麼做?」 ✅ 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嘗試不同角色,例如「你現在是老師,學生不專心,你會怎麼辦?」 ✅ 「共情對話」——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先幫他描述:...

[小狐熊週記] 20250310 是否該為了孩子的校外教學而向公司請假?

圖片
我有個朋友, 他家也有跟小狐熊年紀相仿的兩個小孩。 對於常有人說「帶小孩出國值得嗎?小孩又不記得!」 我們都有一個共識是「小孩不記得有什麼關係,我記得啊!」 帶小孩出國的確是一件花錢花時間花力氣的苦差事, 但之所以值得, 不只是能幫小孩創造回憶, 主要是能幫自己創造回憶。 這種為了自己利益的出發點該說是自私嗎? 可能倒也不能說不是。 還有很多父母為孩子做的事, 像是帶孩子旅遊、陪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玩, 可能也都只是因為這些事情會讓父母自己感到開心,所以才努力去做。 只是剛好在努力的時候, 產生了一些正的外部性,孩子就也得到了一些附加好處。 --- 這禮拜小狐熊學校即將舉行的校外教學, 也有開放家長名額。 小狐有找我這次一起去。 哎喲,若不是小狐邀請我, 我想都沒想過要參加孩子的校外教學。 因為就算公司免費送我一天假讓我陪小孩, 我可能還是寧可選擇上班。 因為某方面來說,上班比陪小孩更好玩。 更何況公司並沒有送我一天假…… 請假是要花錢的! 如果請假, 我不但會損失可以上班的機會, 更額外損失了幾千元的工資。 簡直賠了夫人又折兵。 但我還是報名參加了這次的校外教學😆 因為小狐邀請了我。 我覺得如果是小狐主動找我一起參加, 這樣子好像就蠻值得去的。 當然, 如果在小狐邀請我的時候,我跟他說 「蛤,可是我比較想要上班耶! 而且如果我去上班,額外賺到的錢還可以給你扭一大堆扭蛋哦~ 你比較想要我陪你去校外教學呢? 還是比較想要一大堆扭蛋呢?」 我料想他肯定會選擇一大堆扭蛋的。 所以我沒有把這個選項講出來跟他討論XD 我直接答應他的邀請,報名參加校外教學。 因為我覺得如果是小狐主動邀請我, 那這個行程的價值就蠻高的。 高到足以彌補我不能上班的樂趣損失,以及工資損失。 甚至如果小狐對我說: 「爸爸,拜託你不要來校外教學!我比較想要扭蛋! 你不要來參加啦,只要去賺錢買扭蛋給我就好!」 那我會跟他說: 「那我願意半夜不睡覺去兼差打工, 想辦法再另外賺錢,買一樣多的扭蛋給你! 但我還是想跟你一起參加校外教學!」 --- 這個決策過程顯示出: 我不是為了讓小狐開心才陪他去校外教學的。 如果只是為了要讓他開心, 我送他一大堆扭蛋就好了,這樣他反而還更加開心。 但我是為了自己開心才去的。 我重視我和小狐熊之間的關係, 渴望創造一些共同的深刻回憶。 這些共同回憶,在小狐熊的心中可能也有屬於他...

[小狐熊週記] 20250303 低級的欲望只要放縱就能滿足

小狐熊最近沉迷數獨。 而我應該是我們家近期練習數獨最多的人吧, 因為我既陪小狐寫,又陪小熊寫。 而且我既要把提示拿捏得剛剛好:不能太隱晦讓小狐熊沒聽懂,又不能太淺白而破壞了挑戰性, 還要有條有理的剖析思路,讓小狐熊完全理解每一步的邏輯。 陪練了幾輪下來, 我感覺自己簡直是數獨大師了。 於是我做了一件蠢事…… 我跑去跟狐熊媽媽叫陣,想比賽一下誰數獨寫得又快又好。 其實這個比賽大概在20年前就比過了, 而我輸得一敗塗地。 但當年我也沒什麼練習,輸了也不以為意。 但最近可不一樣了! 在教學小狐熊之餘,我自己也偷練習了一下, 教學相長之下,已非昔日阿蒙。 於是我就興沖沖跑去挑戰狐熊媽媽。 結果我又輸了。 同一道數獨題目,我慢了將近三分鐘。 不信邪, 我再次挑戰另一題, 結果又輸了近兩分鐘。 只能心甘情願跟狐熊媽說一聲 「我願稱你為最強。」 兩輪下來, 我已無心再戰, 直接宣佈狐熊媽媽在我們家「數獨首席」的地位。 只是我一邊嘴裡還嘟囔著 「真是太不公平了……有人整天躺平,我這麼努力練習……為什麼……」 --- 在我跟狐熊媽媽決鬥時, 小狐熊都在旁邊觀戰, 所以狐熊媽媽數獨霸主的地位是全家公認的。 而小狐熊還無法參加比賽, 因為他們連一題都無法順順解出來。 而每當小狐熊卡關寫不出來的時候,他們就會忍不住翻看答案。 我並不反對他們看解答。 寫數獨本是為了好玩,只要好玩,題目在你手上,想怎麼玩都可以。 如果覺得在格子裡不按規則亂寫一通很好玩,那就亂寫一通吧。 如果覺得抄答案很好玩,那就盡量抄吧。 反正又不是比賽或考試,只有無損公平,有何不可。 我本來還閃過一個念頭是:這樣會不會太浪費數獨題目? 畢竟數獨題目是有限的,每玩掉一題就少了一題。 但我只用了半秒就作廢了這個想法。 任何人此生應該都不會有把數獨題目寫完的一天, 姑且可視為無限多題吧。既是無限多題,就沒有浪費的問題。 而且我心裡真正想的是,抄答案雖然一時爽,但很快就會不想抄了。 我跟小狐熊說: 「低級的欲望只要放縱即可滿足,高級的欲望需要靠自律才能滿足。」 光是把數獨格子寫滿哪有什麼困難的,只要放縱自己去抄抄答案,一分鐘就搞定。 但是如果你想要享受獨力破解一整題的樂趣與成就感, 很抱歉,這個欲望太高級了, 你必須拿出對等的代價來交換。 這話是我對小狐熊說的, 但小狐熊聽過便算, 反倒是我後續對這番道理咀嚼再三。 教養小孩真的會...

[小狐熊週記] 20250224 玩數獨對孩子有什麼幫助呢?

圖片
本週小狐熊開始沉迷一個新玩意:數獨。 起源是我朋友某天傳了一個數獨題目給我, 我在家裡執筆思考良久。 一旁的小熊看見了,好奇我在寫什麼東西, 我就跟他介紹了一下數獨這玩意兒, 也順便找了一個簡單版題目給他玩。 從此小熊開始一題接一題的刷題之路。 一開始我是把網路上找來的題目隨便抄在一張廢紙上給小熊玩, 後來覺得張羅廢紙太麻煩了, 我改成直接抄在小熊的筆記本上。 後來小熊把我抄給他的筆記本題目寫完了, 狐熊媽媽就直接從網路上列印了一張題目給小熊, 省得還要自己動手畫格子抄數字。 沒多久, 我們就直接去書局買了一本數獨題本, 如此短期內應該都不需要再費心抄寫或列印題目了XD 當我們在幫小熊買數獨題本的時候, 小狐當然就說他也想要買, 雖然小狐當下根本未曾認真玩過一次數獨, 但這種只要一百多元就可以解決的公平感問題, 沒道理不買! 於是我們就也幫小狐買了一本同樣難度的不同題本。 反正要是小狐不玩,還可以給小熊玩, 也不會浪費XD 數獨是數學嗎? 在這幾天玩數獨過程中, 小狐熊跟我討論到「數獨是一種數學嗎?」 我的回答是:是也不是。 不是的原因是: 玩數獨完全不需要一般人所謂的數學能力。 數獨裡雖然看起來都是數字, 但玩起來連最基本的計算能力都不需要。 畢竟數獨就只是借用了數字來當作符碼。 如果今天把數獨裡 1 到 9 全部代換成另外 9 種符號, 例如這九個 emoji : 😂 🤣 😍 😘 😊 😎 😭 🥺 🤔 這種數獨一樣可以玩,核心規則也完全一樣: 「每列每行每宮都要有這九個 emoji。」 可見數字在數獨裡只不過是像圖案一樣的裝飾品。 我們當然不能因為這個遊戲有出現數字,就說他是數學遊戲。 那麼,數獨不是數學遊戲囉? 很抱歉, 我們也沒辦法僅因為他的數字可忽略,就認為他不是數學遊戲。 因為就像我常常跟小狐熊說的:很多數學是沒有數字的!! 例如拓撲學、圖論、集合論。 數獨的數字雖然只是個裝飾品, 但數獨所用到的邏輯推理恰和許多數學思維類似。 所以我們似乎也不能斷定說他不是一種數學遊戲。 玩數獨可以鍛練的能力 不過不管數獨是不是數學遊戲, 說他是益智遊戲應該沒人會反對吧? 不過我倒覺得他也沒那麼益智。 解數獨題目這件事毫無疑問是可以練習的技能, 愈練就會愈強。 但你就算把自己練成了超強的數獨大師, 練到任何數獨題目都能秒殺, 智力也未必會高到哪裡去。 因...

[小狐熊週記] 20250217 愈是努力,愈是差勁?

圖片
有些人對我一直有個印象, 覺得我常常跟小狐熊分享一些有的沒的的奇怪知識…… 是的沒有錯! 我就是如此XD 各種雜談 前幾天在跟小狐熊討論微波爐烹調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 我就從水分子的極性開始聊起, 講到了原子,又講到了夸克, 然後我順手從旁邊抽出一本書:「超弦理論」 邊翻邊讚嘆基本粒子竟然有這麼多種。 不消說,小狐熊根本沒聽懂。 只有我自顧自講得很開心。 -- 昨天還跟小狐聊到「愛鬧脾氣的小狐就是我們家最大的災禍」, 我說「小狐要是可以像周處除三害為我們除此大患就好了」。 小狐便問「周處是什麼?」 我就開始講周處的故事。 雖然我對這個故事不熟,講得坑坑巴巴, 但小狐應該是有比聽超弦理論的時候懂XD -- 昨天另一個閒聊主題, 是小狐主動問我: 「為什麼有時候會有兩個成語是一樣的意思呢?,像是一箭雙鵰和一石二鳥。」 我說「可能是從兩個地方各自發明出這個成語的」 然後我就開始講微積分的故事 「就像牛頓和萊布尼茲各自發明了微積分一樣, 用了不一樣的符號表達一樣的概念。」 所以說, 是的,沒錯, 我的確很喜歡跟小狐熊分享一些有的沒的的知識XD 但我花更多時間講別的東西 於是就有人以為,我跟小狐熊相處的時光,對話內容泰半都是這些雜談。 錯了。 並不是這樣的。 我跟小狐熊之間的對話, 其實更多的是在教他們怎麼把生活常規認真做好。 我花了非常多篇幅,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教導與提醒。 像是我經常在提醒小狐熊記得洗手, 並且不厭其煩的再三解釋洗手這件事為什麼重要。 其它像是吃飯要坐好、 咳嗽打噴涕要捂住口鼻、 書和玩具要收好、 桌椅地板弄髒了要清理乾淨、 不要說謊、 看到人要打招呼、 道別時要說再見、 別人講話要回應、 撞到人要說對不起, 諸如此類的生活常規。 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唸得好煩, 可是怎麼小狐熊都還是講不聽呢。 要是觀察小狐熊的語文或數學能力, 可能會以為他們的父母花了很多時間心力在教這個。 要是觀察小狐熊的生活常規, 可能會以為他們的父母都沒在教這個。 錯了錯了! 恰好是反過來的。 我們沒什麼出力的地方,他們表現都很好; 而我們最努力最邁力的地方,恰是他們最差勁的地方。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大學歷史課。 被當的歷史 我大學的時候並不是個認真的學生, 各科只求 pass 就好, 我當然不想被當,因為我覺得重修太浪費時間了, 但我也不想衝成績,因為我也覺得衝成績太浪費時間了XDD...

[小狐熊週記] 20250210 知識與品格上的循循善誘

圖片
你是在什麼時候意識到孩子長大了呢? 我想應該就是在突然發現他們已經能進行更細緻的抽象思考的時候吧。 我很喜歡試探小狐熊的底線, 透過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看看他們的思考極限能夠一路走到哪裡。 我前幾天一邊用小湯匙挖著百香果, 一邊問小狐: 「如果某個百香果有一百種香味, 另一個品種的百香果也有一百種香味, 而且這兩種百香果的香味有 30 種是相同的。 那我吃這兩種百香果的話,總共會吃到幾種香味呢?」 小狐很快就答對了。 但他不是一開始就直接答對的。 是漸漸想出來的。 我一如既往地沒有直接教他, 在整個對話過程中我只有不停地提問, 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誘導小狐走在思考路徑上。 讓他自己把答案想出來。 這就是數學迷人的地方。 國文的答案,你需要別人告訴你。 英文的答案,你需要別人告訴你。 歷史地理的答案,你都需要別人告訴你。 但數學不用。 你靠自己就能想出來了。 這條思考路徑也許有成千上萬的人已經走過, 所以若有前人指點, 你就能走得快一點。 若是沒有,也沒關係, 自己慢慢走,也能到一樣的地方。 而我扮演的就是那個幫小狐指路的前人。 我指路的技巧就是, 一次只指 100公尺遠的地方, 而不是一次就指到 42 公里外的終點。 畢竟如果只要走 100 公尺就有機會看到有趣的風景, 就走走看也無妨嘛。 這種知識上的循循善誘,小步快跑, 阻力是非常低的。一不小心就會滑到終點。 而這個成功經驗也激起了我面對另一個育兒難題的靈感: 關於如何叫小狐起床。 --- 雙胞胎小狐熊之間有一個非常大的差異, 就是起床難度。 小熊總是可以笑嘻嘻地快速爬起來, 既不會賴床也沒有起床氣,非常可愛, 就像狐熊媽媽一樣。 而小狐總是起不來, 總要別人叫上老半天,而且還有起床氣。 早上開機動作非常緩慢,拖拖拉拉,讓人生氣, 就像我一樣。 但前幾天我發現了一個秘訣, 可以幫助小狐早晨加速開機, 那就是循循善誘,小步快跑, 與其直接把他叫去廁所盥洗換裝, 不如拆解成多個小步驟,一次做一個: 1. 先把他從 躺在床上 變成 坐在床上 , 2. 再從 坐在床上 變成 坐在床邊 , 3. 再從 坐在床邊 變成 坐到地上 。 4. ...…(以此類推,一路往廁所前進) 之前我有閒的時候, 如果小狐不起床, 我就會抓一本書, 坐在賴床的小狐身邊開始說書。 他繼續睡他的,我自顧自唸我的, 不過他很快就會按耐不住好奇心...

[小狐熊週記] 20250203 把狐熊媽媽音樂課的學生偷出來玩

圖片
這禮拜過年大掃除, 家裡塵封已久的電子琴又露出來了, 擦拭擦拭再插上插頭,仍然正常可用。 剛好狐熊媽媽的音樂課在這個春節假期開班了! 全班學生就只有兩位:小熊與小狐。 正好拿這個電子琴來當教具。 第一堂課, 先從五線譜識譜開始, 目標是能夠看著譜彈奏出小蜜蜂第一個樂句。 第一堂課很簡單, 人人都能學會, 就看花多久時間學會而已。 技術上來說, 只要在腦中建立起 唱名-五線譜位置-琴鍵位置-指法 的 mapping, 第一堂課就完成了。 小熊很有學習動力, 積極練習之下 ,一下就全部貫通了。 而且可能是因為小熊之前很熱衷於用手指做二進位的算數, 所以手指還蠻靈活的, 小小的手放在琴鍵上,想出哪指就出哪指, 心動則指動, 而小狐學到一半就想輟學逃跑, 但還是被媽媽抓回來,有始有終的完成了本堂進度。 這堂音樂課由同時精通人聲與樂器的狐熊媽媽來教是再適合也不過的了, 所以雖然我年幼時也練過幾年鋼琴, 但我完全沒有想班門弄斧的意思😆 不過當狐熊媽媽專心在指點其中一位學生的時候, 我會趁機把另一位學生偷走, 偷來聽我講論數學XD --- 我音樂造詣不怎麼樣, 但我對音樂中的數學非常有興趣。 數學家 Sylvester 說 : 「 音樂是聽覺的數學, 數學是理性發出的音樂, 兩者皆源於相同的靈魂。」 發明微積分的 Leibniz 也說 : 「 音樂是一種隱藏的算術練習, 透過潛意識的心靈跟數目字在打交道。」 我覺得他們欣賞音樂的方式就跟我一樣! ……好吧,應該說我跟他們一樣才對😆 所以當小狐正在接受媽媽嚴格指導時, 我就把小熊偷到旁邊, 開始拿簡單的問題激起他的好奇心: 「從中央 Do 到高音 Do 前,有幾個黑鍵和幾個白鍵呢?總共幾個琴鍵呢?」 「為什麼黑鍵不是平均分佈呢?為什麼 Mi 和 Fa 中間沒有黑鍵呢?」 以此問題作為我開講「十二平均律」的起手式。 不過因為時間有限, 音樂課這一天我只來得及把好奇的種子撒進小熊心裡, 總有一天他會自己去找出答案。 或是我總有一天會逮到機會把這些有趣的樂理傳給他😆 --- 其實關於「音樂中的數學」這一套課程我之前就教過別的小朋友了, 包含了 -> 五度相生律 -> 十二平均律 -> 三分損益法 -> 純律與平均律 內容真的是充滿了數學, 根本是包裝成音樂課的數學課。 但是很有趣XD 而且我自己在教完這一系列...

[小狐熊週記] 20250127 小熊狐 大掃除

 對於父母來說, 每次放假都是一種育兒考驗。 以前孩子還小,主要是體力的考驗。 現在孩子大了,主要是心志的考驗。 連續多天的春節年假更是考驗中的考驗。 而本次年假, 我們家還有一個具體的大考驗, 就是大掃除! 今年的大掃除跟以往不一樣, 過去都意思意思隨便掃掃, 但今年因為準備要搬家了, 很多東西都必須預先規劃清理才行。 所以本次大掃除是一個繼往開來的重要大事件! 史稱「 小熊狐,大掃除 」 (為了押韻,所以把小狐熊改成了小熊狐😆) --- 小狐熊已經快六歲了, 已經可以負責整理自己的雜物了。 甚至可以協助做一些公共區域的掃除。 如何妥善規劃運用這兩個小小人力, 就是家長管理與領導的責任所在。 管理與領導可真是不容易。 但當小狐熊運轉良好的時候, 我很容易會自我感覺良好: 「嘿,這也沒什麼困難的嘛,人性共通點不就那樣嗎~ 帶小孩就跟在職場帶團隊一樣, 只要把握住重點,還愁民心士氣不高昂嗎!」 不過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很快就會破滅: 「X!為什麼這小孩怎麼教都教不通、怎麼叫都叫不動呢! 我哪裡做錯了嗎? 為什麼他的行為模式都跟我想像的不一樣呢???」 年假過了三天,趁著本篇週記,對我這三天進行一個回顧檢討。 先列三個我覺得本次「小熊狐 大掃除」做得好的地方: 1. 跟小狐熊一起製作視覺化掃除計劃表 2. 不吝具體的鼓勵與讚美 3. 以身作則 1. 一起製作視覺化掃除計劃表 沒有人喜歡被命令。 當我希望團隊成員做某件事的時候, 我首先思考的就是:要怎麼讓他自己也想做這件事。 我不希望小狐熊是感覺被強迫的, 我也不希望強迫小狐熊。 所以在掃除開始前, 我們三個就一起坐下來, 畫了一張家裡的平面圖, 並且把各個區域需要整理的項目一一在圖上列出來。 不是小狐熊看著我做這件事, 是我們一起討論、一起畫、一起寫, 順便一起討論任務分工。 整個過程的關鍵是, 要讓小狐熊覺得整個過程是「我們一起做我們的掃除計劃」 而不是「被叫去配合做爸爸的掃除計劃」 這個 mindset 建立好, 後面就事半功倍! 而且這個掃除計劃表還有另一個好處, 就是每完成一項就可以在該項目上打一個大大的勾! 打勾這件事, 我覺得是最低成本高效益的心理技巧了。 2. 不吝具體的鼓勵與讚美 整個掃除過程當然不是 100% 順利, 中間很多坎坷的插曲。 但要找出小狐熊做得好的地方倒也不困難。 所以我提醒自己要...

[小狐熊週記] 20250120 人生在世最值得學習的技巧

有一天晚上, 我隨口問小狐熊要不要聽我講故事, 小狐熊都說好, 就一人挑了一本書坐到了我旁邊, 我便開始講起了故事。 才講了半本, 小狐突然問小熊說「我們不要聽故事了,我們去玩好不好?」 小熊說好。 我也答應說「好,那就不講囉~」 此時在一旁的狐熊媽媽突然說「不行!怎麼可以自己說要聽,然後才聽一半就跑走呢!」 我一時有點不知所措。 小狐熊已經不想聽了, 我也沒有想繼續講了, 但是狐熊媽媽講的好像很有道理, 我好像應該繼續把它講完。 當下我覺得好像有點怪怪的,繼續講也不是,不繼續講也不是。 迷迷糊糊間,實在也想不清楚這個怪怪的感覺是什麼, 在無暇思考的當下, 我們三個還是一起把手上那本書快速講完了。 後來我想了一想, 我猜狐熊媽媽的意思應該是小狐熊不可以半途而廢、突然反悔, 也不可以在講故事的人講到一半就自己跑走,太不尊重人。 我既然自己想出了一個解釋, 也自覺說得通, 也就沒有去查證狐熊媽媽的真意, 這件事也就這樣過了。 --- 昨天在跟狐熊媽媽進行例行清垃圾的時候, 我想起了這件事, 就順口講了出來。 (「清垃圾」指的是把最近心中產生的情緒垃圾講出來,彼此分享一下,處理一下。) 我本來並不覺得這個事件有什麼負面情緒, 只是想分享一下我當時,故事繼續講也不是,不繼續講也不是, 這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沒想到狐熊媽媽聽了我的陳述後直接指出: 我當下不是只有不知所措而已, 而是有一種受傷的感覺、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 就好像突然被人打了一拳一樣! 蛤蛤蛤!? 我被打了一拳?? 什麼東西啊,我怎麼都不知道! 不過作為一個學科學的人,我早已下意識地習慣, 在遇到不理解、不熟悉的事情的時候, 先思考他,而不是拒絕他。 所以當清垃圾談話進行到一半, 狐熊媽媽提出了這個令我驚訝的觀點, 我既沒有反對說「沒有!我才沒有這種感覺!」 我也沒有說「你說得對!我確實有這種感覺!」 我說:「哦?是這樣嗎?讓我感覺一下、察驗一下。」 --- 還好我有講出來分享, 才有機會藉狐熊媽媽的回饋, 反過來認識我自己的感覺。 我之前上課時很喜歡跟我的學生分享說: 有能力察覺自己的感覺、辨識自己的感覺是很重要的。 畢竟處理情緒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先辨識情緒。 然而我對於辨識情緒的能力並不怎麼樣, 由我來宣揚這個道理就顯得沒啥說服力。 不過大家也不用以人廢言。 畢竟我成天也在宣揚運動很重要、睡眠很重要, 但我...

[小狐熊週記] 20250113 小狐熊打電動

 素來不太讓小孩看電視或手機平板的我們家, 最近開始讓小狐熊打電動了。 我跟狐熊媽媽各自都是從小玩電腦遊戲長大的, 所以要說打電動對小孩有什麼不良影響, 我個人是不太相信的XD 反而我還覺得打電動的好處其實還不少。 ……前提是要玩優質遊戲。 --- 有時候出門在外會經過一些類似湯姆熊的電動機台遊樂場, 小狐熊當然都會想要玩。 但節儉如我, 都覺得那些機台根本不值得花那個錢去玩。 尤其是看到那些機台裡裡外外都是一些簡體字, 整體美術風格還散發出一種低成本製作的氣息, 我都擔心這種東西玩多了, 會不會品味都變得低俗起來了呢。 這當然是一種情緒性發言。 理論上來說,我是先有了「不想花錢讓小狐熊玩這些東西」的情緒, 才有了後續合理化的理由。 不過不管理由是真的還是假的, 總之我確實不願意把錢花在這種東西上。 與其在電動機台店幾十元幾十元地把錢投進去, 我寧可直接花一千多元, 買一款好的遊戲讓小狐熊在家好好地打電動。 所以我們家今年就買了 switch 的《寶可夢 紫》來玩! --- 打電動是需要練習的, 而這一款是可以慢慢探索開放世界的 RPG, 對小狐熊來說正好是一個很不錯的練習機會。 而且主題還是小狐非常熟悉的寶可夢, 玩起來興致更高。 除了練習手眼協調之外, 還可以在幫寶可夢取名字的時候順便練習注音XD 這款遊戲一千多元, 我們家四個人,每個人都開了一個帳號來玩, 是以才買了十天,我就覺得差不多已經回本了XD 而且其中一個人在玩,其它人還會在旁邊一起觀看。 我都覺得自己像是電玩實況主, 一邊玩,還要一邊講一些旁白取悅觀眾XD --- 玩一款好的遊戲, 效益不下於看一本好書。 而且我覺得當你一旦鑑賞過優質的遊戲, 就會自然而然無法忍受低劣的遊戲。 不過有品味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自己在吃跟穿的面向上, 就是一個很沒有品味的人。 但某方面來說,我視之為一個優勢。 因為我只需要花很少的金錢和時間, 就可以達到和別人一樣的滿足感。 在整桌吃飯的人當中, 誰最有機會攝取到充足的營養?當然是最不挑食的人。 在同場競技的考生當中, 誰最有機會爭取到更多的唸書與思考的時間?當然是把選購衣服與思考穿搭的時間通通捨棄掉的人。 可見捨棄了品味的人,更具有競爭優勢。 除非是賴以為生的專業領域, 不然培養出不必要的美感,帶來的反而可能是更多的煩惱, 甚至會侵佔了原本用來發展核心優勢...

[小狐熊週記] 20250106 把小孩騙去看書和玩數學的方法

圖片
  美杜莎的故事 有天我聊天時提起「美杜莎」, 小狐問我那是什麼東西。 我就介紹說是某個神話裡的蛇髮女妖。 以五歲兒來說,不認識美杜莎應該是很正常的吧。 但小狐突然就接著說:「哦!美杜莎被殺死之後,脖子還噴出了飛馬!」 「蛤?真的嗎?我都不知道還有這段!」我大驚,轉頭看向狐熊媽媽, 身為希臘神話專家的狐熊媽媽隨即證實,確有此事。 以一個三十多歲的大人來說, 我完全不知道飛馬 pegasus 是這樣誕生的,這是正常的嗎? 羅浮宮金字塔的故事 又有一天我們在逛街的時候看到一幅照片, 我得意洋洋地向五歲小孩賣弄, 指著照片說「我一看就知道這個玻璃金字塔是巴黎的羅浮宮!」 小狐又接著說:「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建築師設計的,而且蓋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強力反對!」 「蛤!?真的嗎!?」 我想了一下,依稀有印象確實是出自某個有名的建築師。 不過是誰呢?原來當時有被強力反對嗎?我怎麼都不知道…… 這時狐熊媽媽又出場解說了, 原來建築師就是貝聿銘! 以一個三十多歲、還親自去過羅浮宮現場的人來說, 我完全不知道這個金字塔的建造故事,這是正常的嗎? 小狐因為是自己從書上看到這段故事的, 所以完全不知道「聿」這個字怎麼唸, 剛好趁機跟媽媽學習了一下。 我也趁機跟小狐學習了一下。 小博士小狐 前天我跟小狐熊一邊盪鞦韆一邊聊天, 聊到以前小狐熊中班的時候,有個幼兒園老師會戲稱小狐是「小博士」。 小狐笑著說「我只是知道很多事情而已,不是真的博士啦!」 我說:「雖然博士這個頭銜裡有個『博』字,但知識可能其實很狹隘。」 「因為博士有分很多種,有文學的博士、有科學的博士、有生物學的博士。生物學裡面還又有分植物學博士、動物學博士……」 「還有真菌的博士!」小狐又搶著接話。 「對對對,我正要講真菌,就被你搶先講了! 每個博士都有自己精通的領域,但在專業領域以外,博士懂的東西可能還沒小狐多呢」 看書自動化 前兩週我帶小狐一起去朋友家參加聚會, 我們從中午到晚上,待了好幾個小時。 在場只有小狐一個小孩, 而小狐九成的時間都安安靜靜地窩在椅子上看我們自己帶去的書。 現場十幾個大人鬧哄哄地聊成一片, 說實在還蠻吵的。 不過小狐不以為意,就自顧自地看自己的書,看了好幾個小時。 我覺得我成功了! 作為一個自動化專家,這就是我當初教小狐熊識字想打造的效果: 不再需要靠我手動花時間唸書, 只要把書交給他,就能一鍵開始自動...

[小狐熊週記] 20241230 最簡陋卻最精巧的聖誕禮物

圖片
  如何快速幫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客製化的解謎遊戲: 先準備一個密碼鎖,搭配一個適合的小包包。 1. 找一首裡面有數字、而且孩子熟悉的歌。 2. 找一本裡面有數字、而且孩子愛看的書。 3. 找出孩子在班上最好的朋友的座號 4. 找一張孩子日常生活環境的數字照片 然後把密碼鎖的密碼設定成以上四個數字的總和。 聖誕節送禮物太無聊了 因為我覺得聖誕節光是送禮物太無聊了 我們家有一個聖誕節的傳統活動, 就是玩解謎遊戲。 去年大家玩聖誕尋寶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可參見 [小狐熊週記] 20231225 小狐熊拿到的聖誕禮物不是真的聖誕禮物 不過去年其實稱不上什麼解謎, 只不過是一步一步跟著線索走到終點而已。 今年因應小狐熊的智識提升, 聖誕謎題也全新升級了。 以下分享我照著上面教學的框架所做出來的謎題 總共有五個線索,各對應了一個數字, 密碼就是這五個數字相加後的總和。 A線索: 要找出歌詞中被挖掉的數字。 當頭炮純粹出於我禮貌的開場 屏風馬神華內斂才能以柔克剛 第___著炮五進四 只是在試探性衡量 三十三招車二平七的出手 你恐怕就暗箭難防 這首歌是小狐熊最熟悉的周杰倫作品,每次下棋都會聽:將軍。 B線索: 要找出書上被挖掉的數字。 這本書是最近剛好從圖書館借來的書。 我當然不是直接割書, 是彩色影印後再挖洞。 C線索: 小熊班上的好朋友的座號。 D線索: 小狐班上的好朋友的座號。 E線索: 要找出照片中的其中兩格數字。 這張照片是我在小狐熊學校拍的, 原本有九個數字,但我塗掉了六個。 這一題可以用算的,如果算不出來也可以直接去學校現場看。 最後的答案 最後小狐熊算出來密碼是 505,成功開鎖。 這個數字是小狐熊的生日。 當然不是巧合,是我刻意設計的。 這個解謎遊戲的設計達到了我設定的幾個標準: → 內容和玩家高度相關, → 難度有挑戰性又不會太挫折, → 題目都是一些你 Google 也查不出來,問 AI 也答不出來的問題 → 解出最終答案後,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答案就是這個啊! 小狐熊玩得開心, 我也蠻開心的。 關於設計解謎遊戲, 我心中最理想的境界是:玩家和謎題彼此都是世界上最適合彼此的人。 也就是說, 如果在世上所有的謎題裡, 最適合小狐熊的就是這一題; 而且在世上所有的玩家裡, 最適合來玩這一題的人就是小狐熊。 這就是一個成功的遊戲設計。 這樣的設計反映了...

[小狐熊週記] 20241223 你有勇氣和紀律提出這四個問題嗎?

圖片
 前陣子看到一個叫做瓦基的人在網路上分享了《No Excuses!》這本書裡的一段話: 你應該定期和伴侶坐下來談,之後再與你的孩子們進行交流,勇敢地問出以下四個問題: 有什麼事情是我正在做的,你希望我多做一些的嗎? 有什麼事情是我正在做的,你希望我少做一些的嗎? 有什麼事情是你希望我開始做,但我目前還沒做的嗎? 有什麼事情是我正在做的,你希望我完全停止做的嗎? 當你有勇氣和紀律定期向伴侶和孩子們提出這四個問題時,你會驚訝於他們的回答所帶來的深度與品質。   我還去找了英文原文: On a regular basis, you should sit down with your spouse and later with your children to have the courage to ask them these four questions: 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am doing that you would like me to do more of? 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am doing that you would like me to do less of? Is there anything that you would like me to start doing that I am not doing today? 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am doing that you would like me to stop doing altogether? 我覺得說的很好, 而且我覺得說得好的不是這四個問題本身。 而是作者指出了: 你要 勇敢 地問出以下四個問題…… 有 勇氣 和 紀律 提出這四個問題…… 是的, 這四個問題本身沒有什麼特別, 但重點在於你敢不敢去問? 你有沒有紀律定期去問? 而我之所以對這段話特別有感觸, 正是因為我缺乏這個勇氣。 人都會想要自己所沒有的東西。 真關心 vs. 假關心 書上這段話還指明了優先次序: 先和伴侶談,再和孩子談。 這我也是深感認同。 永遠是伴侶優先,然後才是孩子。 不過我昨天還沒來得及跟狐熊媽媽聊, 就先跟小狐熊聊了這四個問題😆 因為我昨天在檢討改進自己:不關心孩子、對小孩的事不上心。 所以我就訪問...

[小狐熊週記] 20241216 20年後會記得你工作到很晚的人,不只是你的孩子

圖片
 有句話說: 「20 年後,唯一會記得你工作到很晚的人,是你的孩子。」 這話不是真的。 雖然我進入職場還不到 20 年, 但我覺得 20 年後我還是會記得那些我曾經共事過的、鞠躬盡瘁的優秀同事。 他們總是在公司待到很晚,回到家小孩都已經睡了。 半夜也總是在線上,email 和訊息都還是會秒回。 我真心敬佩這些人, 不管他的孩子將來會不會記得, 但我覺得我是不會忘記的。 --- 然而,我真正不能忘懷的, 真的是他們「工作到很晚」嗎? 當然不是。 令我印象深刻且佩服的, 是他們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態度。 所以我在展現給小狐熊看的時候, 我也希望他們看見的是我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態度。 而不只是我工作到很晚的表象而已。 --- 有時候當我回到家, 卻持續為工作的事情煩心, 我會很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認知頻寬下降。 什麼是認知頻寬(Cognitive Bandwidth)? 這是一個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概念, 指的是人類在某一時刻能有效處理資訊、做出決策、以及執行任務的心理資源總量。 在 [小狐熊週記] 20230403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 曾經提到: 要做好父母不容易,就算你知道該怎麼做。要達到一致性需要持續的注意、努力和堅持到底。 對子女良好的教養需要認知頻寬。它需要做複雜的決定和犧牲。 這在你的認知頻寬減少時更是加倍困難。在那種時刻,你沒有多餘的心思去保持耐心,做你所知道正確的事。 上班時忙碌的空中交通盤踞你下班的心情。對一個航管人員來說,忙碌辛苦的工作讓他們在家裡成了較不適任的父母。 當我的認知頻寬被工作佔據, 我對小狐熊的注意力和耐心也會下降。 這時候如果他們找我講話, 我會變得沒辦法好好地思考與回答。 這時候如果他們剛好還做錯一點小事, 我的耐心就會急速耗竭。 那怎麼辦呢? 我會在一開始感受到自己認知頻寬下降的時候, 就先跟小狐熊分享這件事。 讓他們知道我正處於一個耐心有限的狀態。 我也會把我正在焦慮的原因跟小狐熊分享, 雖然小狐熊還無法理解我的工作內容, 而且公司內部資訊也不能向公司外的人揭露, 但是我會試圖讓他們知道我正為了一個困難的挑戰而感到煩心。 我希望藉由真誠的分享, 可以讓我在小狐熊心目中的形象從「 缺乏耐心、容易生氣的爸爸 」 轉變成「 即使工作又多又難、使人煩心,還是會努力維持住耐心與脾氣的爸爸 」 --- 我的認知頻寬就只有...

[小狐熊週記] 20241209 最不受餐廳歡迎的一桌客人

圖片
 上週帶小狐熊去吃涮乃葉火鍋, 我覺得我們可能是全場最不受老闆歡迎的一桌客人。 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壞事, 而是我們讓老闆虧錢了。 當時是假日的尖峰用餐時間, 我一個大人帶著兩個小孩總共才三個人就佔了一桌四人座, 點最便宜的價位, 吃滿100分鐘。 我縱覽全店,就屬我們這桌最沒賺頭。 一大兩小的組合,讓老闆虧大了 涮乃葉的訂價規則是未滿 6 歲者收 99元。(4 歲以下免費) 我覺得這簡直是一個賠本福利價。 尤其是小狐熊目前將近六歲,食量不小, 光吃掉的食材成本可能就超過 100 元了。 對於這種訂價,我視之為涮乃葉對辛苦育兒的父母提供的一種補貼, 透過幫助育兒家庭來回饋社會。 是一種企業社會責任的展現! 所以我們也許不能說老闆「虧本」, 因為他實質上做的是一種對育兒家庭的直接捐款。 捐款是沒有在考慮盈虧的。 ……不過如果以將本求利的角度來說, 接待兒童確實就是一種虧本行為。 如果是一大一小或是兩大兩小去用餐, 餐廳老闆都還沒那麼虧。 因為大人帶來的利潤應足以 cover 小兒的成本。 但一大兩小的組合,就真的是賠慘了。 因為餐廳不太可能把你勉強塞在兩人桌。 一定是給你四人座。 於是一桌四個座位裡面, 只有一個大人能真正帶來利潤。 兩個小孩各只收99元加一成服務費,利潤極其微薄,甚至虧本。 就算小孩完全不吃,完全零食材成本,收109元對老闆來說一樣虧本。 因為每一個坐在座位上的小孩,都會害老闆少做一個大人的生意。 而大人所帶來的平均利潤是遠大於109元的。 而三個人坐四人桌, 最浪費的當屬空在那裡的第四格位置。 每個寶貴座位都是餐廳產能的一部份, 餐廳的食材再多,都得要有足夠的座位才有機會變現。 而每個閒置的座位,就像停滯的工廠機器一樣。 就是一種浪費。 尤其是假日尖峰用餐時間, 每一個空轉的位置,都是血淋淋的損失。 門口一堆排隊候位的客人,都同時在排其它餐廳。 今天你讓一個客人進不來, 他下一秒就去了別家店。 所以如果我是餐廳老闆, 我對客人類型就有一個很明確的偏好順序: 偶數個成人 > 奇數個成人 > 成人與小兒 n:1 > 成人與小兒 1:1 >>> 成人與小兒 1:2 一打二帶小孩的客人最好是去別家餐廳, 別來我這用餐。 如果真的來了,我就只好當作是作公益。 那如果成人與小兒是 1:3 呢? 這就不太一定了。 我這...

[小狐熊週記] 20241202 你願意花多少錢來買一美元?

圖片
  紅色的椅子 在教室裡, 小狐和小熊在爭執一張紅色的椅子是誰先拿到的。 兩人相爭不下, 旁邊明明有另一張一模一樣的椅子, 只是他們都堅持只要眼前這張。 就像是所羅門王面前兩個爭執不下的母親。 場面一度火爆緊張。 幻想情節 我請小狐小熊先轉身背對我, 然後我把另一張一樣的椅子拿來, 兩張擺在一起, 看不出哪張才是原本那張。 然後我請小狐轉過身來, 問他說「你覺得哪一張是你那張椅子?」 小狐選了一張。 我請他轉身回去。 然後我也請小熊轉過來, 問他說「你覺得哪一張是你那張椅子?」 小熊也選了一張。 我也請他再轉身回去。 然後我把兩張椅子各自放在他們身後, 對他們說「這就是跟你們剛剛所指認相同的紅色椅子,請檢查一下有沒有什麼破綻。」 當然沒有破綻,兩張椅子幾乎是一模一樣,看不出差異。 至此也就爭不下去。 一美元拍賣 以上只是幻想情節。 實際上他們開始在爭執椅子的時候, 老師就已經介入處理了, 我也就沒插手,默默離開教室。 上述的調解手法, 純粹是在我的腦中實驗, 還沒有機會試試看。 以後有機會再試。 只是看到他們為了一張椅子相爭, 讓我想起了一個經典實驗:一美元拍賣 (Dollar Auction) 「一美元拍賣」是一個簡單又有趣的遊戲: 主持人拿出 1 美元,大家可以出價競標,出價最少增加 1 分錢。 出價最高的人可以得到 1 美元,但要付出他出的價格。 特別規則:出價第二高的人,也要付他出的價格,但什麼都得不到! 就這麼簡單的規則, 你覺得一張一美元可以拍賣到多少錢? 這個遊戲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學校進行了多次實驗, 最終的喊價在20美元到66美元之間。 因為最後出價最高的兩個人,誰也不願意輸,誰也不願意先退出。 就這樣一路把價格拱上去了。 得標者投入了幾十元的成本, 結果只掙回一元。 覺得很不可思議嗎? 不妨再看看小狐熊的紅椅子之爭吧。 明明就只是一張普通的椅子, 有什麼了不起的。 但一旦兩個人槓上了,就誰也不讓誰,非得弄到魚死網破,兩敗俱傷。 就像是一美元競標的兩個人,誰也不肯先退出。 利益如此微小,成本如此巨大。 但人性就是如此神奇。 我本來還想罵搶椅子的小狐熊說怎麼那麼愚蠢, 為了這一點小事爭成這樣,值得嗎? 轉念一想, 其實小狐熊也就跟耶魯或哈佛的學生差不多笨。 如果連清清楚楚的理性數字規則, 都可以讓大學生犯下這種錯。 更別說在摻雜了情緒後,會...

[小狐熊週記] 20241125 小狐熊體表會

圖片
小狐熊現在唸的是小學附設的幼兒園, 所以也會跟著參加小學的年度體表會~ (「體表會」即體育表演會,俗稱的運動會) 但是幼兒園學生沒辦法自己參加體表會, 需要家長陪同才行! 於是前天禮拜六,我們全家就一起去參加了小狐小熊學校的體表會。 這對我來說也是個有趣的體驗。 因為平常我沒什麼機會觀察跟自己孩子同齡的孩子們。 樣本極少。 我猜大多數的家長也跟我一樣。 如果缺乏對他人的觀察機會, 有一個缺點, 就是會很難發現自己的孩子發展遲緩, 也很難知道是否天資特異。 成天盯著自己的孩子觀察, 還滿心以為:小孩子不就是這樣子嗎,應該很正常吧。 其實多蒐集幾個樣本之後就會發現, 每個小孩都是極為獨特的。 每個小孩都不正常😆 --- 這次參加學校體表會, 一口氣見到了許多平常小狐熊在家聊天常講到的同學。 那些寫在我小狐熊筆記上的人名, 終於活生生出現在我眼前。 ( [小狐熊週記] 20241028 小狐熊筆記 https://www.foxandursa.com/2024/10/20241028.html ) 我也一口氣勘誤了筆記上的許多名字錯字😆 都是我之前聽小狐熊亂講而亂記的😆 --- 體表會除了對家長來說, 是一個觀察別人家小孩的好機會, 對孩子來說, 也是一個觀察別人家爸媽的好機會。 畢竟平常孩子都只觀察得到自己的爸媽, 可能還滿心以為:爸爸媽媽不就是這樣子嗎,應該很正常吧。 實在無從得知自己的父母是否發展遲緩, 也很難知道是否天資特異。 其實當他們多蒐集幾個樣本之後就會發現, 每個父母都是極為獨特的。 --- 在體表會, 我不曉得當其它孩子哭鬧, 小狐熊心裡是不是想著「爸爸媽媽你們有沒有看到別人家的小孩是什麼德性!你們生到我真是萬幸!」 不過我可以確定的是, 當我看到其它家長進行不當管教, 我心裡想的就是「小狐熊你們有沒有看到別人家的爸媽是什麼德性!你們被我們生到真是萬幸!」🤣 有句話說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這就好像數學題目。 標準答案就只有一種,錯誤的答案卻有無限多種。 所謂「幸福家庭」的標準答案, 其實來來去去也就那幾個關鍵字: 愛、尊重、包容。 做到這些重點的家庭,也就有了相似的幸福了。 不過就又好像數學題目一樣, 標準答案雖然只有一種, 但是得到答案的手法卻又可以有許許多多種。 所以幸福的家庭不需要抄來抄去, 家家妙處難學...

[小狐熊週記] 20241118 分治法

圖片
最近感受到教養雙胞胎的一個巨大挑戰, 就是小狐熊兩個人常常會忍不住互相聊起天來, 一聊天就無法確實執行指令。 明明就請他們彼此先不要講話、不要講話、不要講話, 但是他們兩個人湊在一起就是忍不住會講話。 講到激動處甚至還會吵架。 有時候睡覺時間請他們好好睡覺, 再三叮嚀不要講話、不要講話、不要講話。 但小狐熊兩個人就是會忍不住聊起天來。 又或是收玩具的時候, 請他們專心收、趕快收, 但兩個人在一起就是會不小心聊天分心, 結果就是收得奇慢無比。 不過我最近試出一種新的方法, 可以有效完成目標。 我稱之為分治法 (Divide and Conquer) 分而治之,是謂分治。 既然兩隻小狐熊湊在一起會講話、會彼此干擾, 那就把他們分開不就好了嗎。 所以現在當小狐熊睡覺時間還在床上喋喋不休, 我就會先把其中一隻從房間請出來。 等房間中那隻睡著後, 再把外面這隻送回房間。 一旦沒有人可以對話, 第二隻很快也會睡著。 收玩具時也是如此。 當兩隻一起收,常常兩隻會邊收邊玩邊聊天,根本沒在收。 此時我就會請其中一隻先進房間去休息看書, 留一隻在客廳專心收玩具。 一個人收,就可以收得很快! 等第一個人收到一個段落, 我再請兩個人交換, 剛剛看書的狐熊出來收玩具, 剛剛收玩具的狐熊進去看書。 來回運作兩輪,收得快速又乾淨. 而且完全不分心、不吵架。 如此一操作,國泰民安,皆大歡喜。 我真是太聰明了XDD 小狐熊彼此會產生干擾這件事,症狀很明顯, 連他們自己都察覺了。 有時候我白天一對一單獨照顧小狐或單獨照顧小熊, 小狐熊的表現都非常穩定。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非常講道理,也不會無故跟人吵架。 但是到了晚上他倆一會合, 立刻就會從穩定態變成激發態。 吵吵鬧鬧哭哭叫叫。 我想這就是雙胞胎所需面臨的課題, 也是雙胞胎父母所需面臨的課題吧, 不知道其它非雙胞胎的兄弟姊妹是不是也有一樣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