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心理學」標籤的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30206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He's just a kid!

圖片
在去年(2022)一月,因為一時興起,我們家對小狐熊做了好幾次的「未預期移位測驗(unexpected transfer task)」 這是一個用來評估幼兒心智發展的測驗。簡單來說就是在測試幼兒的心智「是否能夠知道別人不知道」。 這個測驗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看起來非常簡單,讓人覺得這種小問題連三歲小孩都答得出來。 但事實上,三歲小孩通常都沒有辦法答得出來。 去年一月我們再三反覆地驗證了許多次,小狐熊兩人通通都答錯了。 測驗的故事記載在  [小狐熊週記] 20220110 未預期移位測驗 不過後來我們也就沒有再測了。 畢竟這只是個測驗、不是一個訓練。 與其一直反覆測到通過為止,不如把時間拿去講故事。 如今又過了一年,最近我們又想起了這個測驗,再次興起請小狐熊再測測看。 而且這一次我還一時興起拍了影片。 我們沒有練習沒有排演,某個下午隨便抓了幾個道具突然就開始了。於是就有了這支五分鐘小短片: (影片中的台詞「今天運氣怎麼這麼好」,典故出自我們家最近講的故事書,宮西達也的繪本「今天運氣怎麼這麼好」 剛剛一查才發現網路上已經有蠻多不知道有沒有侵權的影片在唸這本繪本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圖書館借來看看。) 就簡單的結論而言,小狐答錯了,小熊答對了。 而且我重看了影片才發現,原來在小熊解釋答案的時候,我不自覺深吸了一口氣、眼睛睜得老大,表現出十分訝異的樣子。 當真是不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想不到在小狐持續答錯的情況下,小熊竟然可以講出一個彷彿看著課本唸的答案。 看來雙胞胎的個體差異已經達到可以具體衡量出來的地步了。 此時的我突然對於 「講故事時,小狐都很專心投入,小熊都很容易飄來飄去」 這個現象有了新的詮釋角度: 「小熊這傢伙大概就是太聰明了!聰明的人都很容易感到無聊。」 飄來飄去的小熊示意圖 我可以很客觀地說,小熊在某些方面顯得比較聰明。 但我也可以很主觀地說,聰明並不是一個優點,只是一種個人特色。 就像內向與外向,兩種特質各擅勝場,沒有明顯的高下優劣。 智商夠用就好,不需要太過追求。 而這個測驗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 「他只是個孩子啊!!~~」 當一個孩子從不會講話的嬰孩,成長為能夠對話的幼兒,就彷彿是從一隻禽獸變身成了能思考能溝通的文明人。 以致於父母可能會把小孩子當作一個擁有基本智能的成年人來對待,並期待他們表現得像個成年人一樣。 於是就可能會出現這種罵小孩台詞「不是跟你...

[小狐熊週記] 20220516 龍鳳胎啊不就好棒棒 / 我就怕被罵啊 / 生養小孩到底值不值得

圖片
龍鳳胎啊不就好棒棒 每次跟別人聊天說到我家小孩是一對龍鳳胎,許多人會說 「好棒哦!龍鳳胎耶!剛好一男一女,一次搞定!」 言下之意似乎龍鳳胎是個特獎般的存在,要是可以主動選擇的話,龍鳳胎就是當然首選。 一開始聽到這些話,我都有點不知道怎麼回應。 我並沒有不認同,但是同時的確也沒什麼認同XD 只是我很難在三言兩語之間把我的真實想法講清楚,而且對方可能壓根兒也沒有想知道我的想法XD 所以我也就都嗯嗯嗯嗯隨便應個幾聲就過去了。 但因為這三年間實在太多人這麼說了,後來聽得多了,我開始學會如何真誠的回應。 每當再有人說「好棒哦!龍鳳胎耶!剛好一男一女!」 我就會笑笑地說:「對啊~大家都這麼說!」 我可以很真誠地如此回應,因為大家確實都這麼說,我不需要做出什麼虛假的答覆。 而我也不需要表達認同或不認同、也不用講出我的想法。 就只是讓對方知道,嗯,大家都這麼說。 -- 我就怕被罵啊 我們家最近被因染疫被隔離了十天。讓我回想起了去年差不多也是在五月的時候,開始了Work From Home的日子。 當時全家人朝夕相處,造就了一段濃烈的回憶。 過去這十天的居家隔離,客觀環境比起去年單純WFH的情況又更嚴苛不少。 因為WFH雖然也是全家被迫朝夕相處,但至少還可以出門散散步。 而居家隔離的理論極限就是走到家門口領取外送而已。 古有三過家門而不入,而今我們是在家裡過家門三十次卻不得其門而出。 通常距離靠得愈近,視覺感受就愈大;時間離得愈近,情緒感受就愈強烈。 但若讓我講起來,今年被關的十天,好像沒有去年那麼痛苦😆 我覺得應該是因為小狐熊都長大了、更懂事好溝通了、熊媽媽的修養也變好了吧。 雖然這幾天上班的時候還是會覺得小狐熊很吵,玩樂也吵、哭鬧也吵, 但是我覺得這都比去年小狐熊與媽媽互相傷害的聲音來得好多了😆😆😆 因為我就怕被罵啊。 因為我就怕狐熊被罵啊。 我不但怕自己被罵,也怕小狐熊被罵。 被口頭飆罵雖然並非實體體罰,但痛覺猶有過之。 我以前自己被罵的時候就覺得很難受了,後來發現小狐熊被罵的時候我也一樣覺得難受。 堪稱是一種「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 生養小孩到底值不值得 如果有人在思考要不要生養小孩, 我強烈建議不要只尋求那些已經生養小孩的人的意見。 有些人給的建議是出於真心善意, 但也有些人的想法類似於「年輕人就是應該要像我當年一樣,入伍接受各種精采軍事磨練才行!!」 ...

[小狐熊週記] 20220314 我希望小狐熊將來長大成人後能夠發自內心地說這句話……

圖片
上週公司邀請了作家李儀婷來演講,主題是「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會後發現有些同事聽完似乎深有所感、有所啟發。 我就再次覺得推廣這些理念很有價值。 -- 若談到科技進步,不要說上個世紀了,光跟上一個世代比, 我們現在的糧食生產明顯更有效率、資訊傳輸更加迅速。各種生活便利性也都顯著改進了。 但比起這些客觀指標。我更關心的是「比起前人,現在的人有更快樂嗎?」 如果沒有,那我們在幹嘛? -- 舉例來說,手機的發明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但人們有更快樂嗎? 我想是有的,但時效並不長。 第一次玩到智慧型手機各種新鮮功能,就好像史前人類突然學會用火一樣。這個當下絕對有感快樂。 或是當大多數人都還在按按鍵玩貪食蛇,你就已經在滑iPhone了,這種相對優越的快樂感在當下也可說是非常真實。 但時至今日,換手機的快樂感已經變得又小又短了。 當一個新科技普及到人人都常態擁有的時候,我們就很難由此得到更多快樂。 反而可能會因為偶爾失去它而變得更不快樂。 如果我們成功研發了一個劃時代的產品、用力推廣到了全世界、讓人人都可以享受到這個發明帶來的好處。 結果全人類的幸福感在短暫波動後仍然持平。 那豈非全是一場空? -- 如果有某個東西,是在推廣到全世界後,讓每個人的日常幸福感都可以得到長期推升。 而不只是曇花一現的一時歡愉。 那這是不是會比研發火箭科技還更值得投注心力呢? 我覺得是。 -- 不管是時下流行的阿德勒還是薩提爾、不管是正向教養還是非暴力溝通, 只要有助於與自己/他人對話、有助於維護與自己/他人良好關係的, 我都覺得值得推廣一下。 有別於擁有外在物質的短暫快樂, 擁有內在的對話技巧是雙向且持久的。 如果朋友當中只有我拿最新的手機,我可能會快樂一陣子。 等大家也都買了最新的手機,我的快樂也就隨之消逝了。 但若我學會了怎麼善待自己、學會怎麼善待他人,並且持續操練,我就會變得更快樂。 而若我的朋友們也都學會了怎麼善待自己、也學會怎麼善待我,我還會變得更加更加快樂。 -- 我總希望別人家的小孩能夠快樂,正如我希望小狐熊能夠快樂一樣。 我們每一個都是構成總社會福祉的其中一環。 是以當我見到有些孩子被錯待而活得不快樂的時候,我心裡也很難過。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事件都有它的原因。在每一個父母教養風格的背後,都藏著歷世累代的脈絡。 然而,孩子很多的痛苦其實還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創造更快樂的孩子,這需...

[小狐熊週記] 20220110 未預期移位測驗 Unexpected Transfer Task

圖片
本週的小狐熊睡前共讀時光,我們新增了一個小小的活動,就是「未預期移位測驗(unexpected transfer task)」 這是一個用來評估幼兒心智發展的測驗。 測驗的內容極其簡單,簡單到你可能無法理解怎麼會答錯。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四歲以下的小孩,通通無法通過測驗。 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自己找人測試看看,不過建議僅對幼兒測試。 不然拿這個三歲小孩的測驗去給一般成人做的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著名測驗的標準版本: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lly%E2%80%93Anne_test 另外這裡有很可愛的圖畫版本: http://www.theoryofmind.url.tw/firstorder.html 以下簡述一下我們家的版本。 首先,請家裡的布娃娃出任演員,對小狐熊演示這個橋段: 「有一天虎鯨把葡萄藏在黃色的碗裡,就先游走了。 接著小鯊魚跑來,偷偷把黃色碗裡的葡萄移到紅色的碗裡。然後也游走了。 後來虎鯨又回來了,虎鯨想要找他藏的葡萄。」 接著問題來了: 「請問小朋友,你們覺得虎鯨這時候會先去黃色的碗找、還是先去紅色的碗找呢?」 我們家前前後後測試了幾天,換過了好幾輪演員與道具。 (以下為演員示意圖:) 測驗過程中,也試過把觀察視角拉到局外來思考,也試過讓小狐直接入戲參與偷換位置的惡作劇過程。 但小狐熊沒有一次答對。每次都答得既篤定、又錯誤😆 而且在我反覆確認、再三確認下,仍然全部答錯。 如果一次作答沒能答對,可能是其中有什麼誤會; 然而每次都沒答對,看來就是真的完全無法理解。  看來小狐熊就算看起來再怎麼精明,充其量也就不過是個兩歲兒嘛XDD 在大人眼裡這麼單純的事情,兩歲兒學不會就是學不會。 所以說,各位父母親真的不需要太苛求小孩。學不會不是他們的錯,只是年齡未到而已。 也不用太苛求自己。教不會不是父母的錯,只是年齡未到而已。 -- 無法理解他人的錯誤信念的這件事,除了可以從測驗中發現,日常生活中也可略窺一二。 例如有一次我開車載著小狐熊。小狐坐在汽車左後座、小熊坐在右後座。 小狐的座位可以看見右前座放有一個背包,但小熊的視線剛好被他正前方的椅背完全遮住了,是以小熊無從得知右前座有一個背包。 於是小狐就堅稱小熊坐在背包的後面,小熊堅稱自己坐在沒有人後面。然後兩人互相氣急敗壞地大喊「不是啦...

[小狐熊週記] 20211227 又萌又暖的小歌手 的畢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

圖片
對於好的偏誤,我樂於讓他發生,哪怕偏離事實。 小狐熊學校的老師最近給班上每個小朋友都起了一個封號,小狐得到封號的是「又萌又暖的小歌手」。我其實沒什麼特別共鳴,不過這個封號聽起來還不錯,我決定就暫時把這個標籤繼續貼在小狐身上。 給別人貼標籤,就像是起綽號。最重要的就是要持之以恆地一直叫,不要讓這個綽號標籤掉下來。就算當事人聽了不予理會,也要微笑以對,繼續拍他的肩膀喚啊喚,叫到周遭的人也跟著叫,一起叫上好幾年才算成功。 至於當事人承不承認就不是我們討論的事,那並不重要。 (引自 九把刀  三少四壯集,取綽號的破壞性藝術 ) 所以從小狐得到這個封號以來,我就一直掛在嘴上講。 左一句「有請小歌手為我們演唱一首」 右一句「小歌手~割小手~」的順口溜 硬是要把小歌手的這個身份認同塞給小狐。 我承認我只是好玩才一直講 😆 若小狐覺得不開心,這種行為真的就是不折不扣的霸凌了。 還好小狐看起來沒有不自在,那麼我這個輕推他往歌手之路前進的行為,講難聽點是操弄,說好聽點應該可以叫導引 😆 帶小孩的本質就是不斷地導引與操弄,試圖讓他們自發往正直善良快樂的路線走去,不是嗎? 不過歌手這條路是不是好路線? 這得問小狐自己。 – 畢馬龍效應的其中一個面向就是預言自我實現。 如果我是幼兒園老師,我也可以隨機產生一些稱號,然後以認真的態度與口吻跟家長說:「據我的觀察,你的小孩絕對有____的天份!請務必好好栽培他!!」 我想這個隨機預言實現的機率也許也不低 😆 就像安慰劑一樣。你明知道這是安慰劑,但你吃不吃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相信這不是安慰劑,然後開開心心地吃下去,效力自然發作。 當老師稱讚你家小孩優秀,你明知道這是客套話,但你吃不吃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相信這不是客套話,然後開開心心地吃下去,然後教養出一個優秀的小孩。 是的就是如此,如果可以操弄別人,當然也可以操弄自己。我確實天天也都在這麼做。 跑個路跑,都要讓自己相信必能破個人紀錄!考個證照,都要說服自己必能一次考到! 這種安慰劑當然不是藥到病除的仙丹,但確實顯著有效。 「悲觀的人往往正確,樂觀的人往往成功。」 若放棄對客觀事實的探求,會活得更快樂更成功,那我們是不是還是讓大腦待在水桶裡就好了呢? – 老師既然發了預言說小狐是小歌手, 我們也就幫忙讓這個預言實現,買了一支麥克風給小狐玩,小狐樂在其中XD 確實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