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20328 基於事實與基於感覺的限制 Facts vs. Feelings

圖片
  昨天去小樹市集逛到了一組二手全新的橡皮筋手環編織組,當場立刻買了下來。 其實我觀望幾個月了,之前就一直想買一組來玩。 美其名是可以幫小狐熊編手環來戴著玩,不過這只是一個表面原因。 究其本源,只是我自己想編著玩而已。 我覺得編橡皮筋就像打毛線一樣,對腦部和心靈健康是有幫助的。 (有興趣的人可自行google搜尋" weaving and mental health ") – 買完編織組回家沒多久,我就立刻和小狐熊趁興開編了。 我負責比較精細的鉤針動作,而小狐熊就負責幫我在編織器套上橡皮筋。 大概在剛開始的前兩條手環,大家都還規規矩矩、客客氣氣的,合作愉快。 然後就失控了。 小狐熊開始瘋狂地把成千上百條五顏六色的橡皮筋撒在地上,像炒菜一樣恣意地翻攪撥散、亂堆亂撒, 然後再躺在自己撒了滿地的橡皮筋上翻來滾去,口中還不時地夾雜著一些汙言穢語。 看著滿地亂七八糟的橡皮筋,我的心裡很是毛躁不悅。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試圖阻止小狐熊不要用這種玩法。 但小狐熊不肯。 於是我改成要求他們玩完之後,要自己負責把這滿地散落的橡皮筋收好,他們便答應了。 既然如此,我也就沒什麼好再多說的了。 -- 我放棄了去阻止小狐熊的瘋狂玩法,但看著一地雜亂,我心裡仍然很不舒服。 很不喜歡也很不習慣這種亂糟糟的環境。 有點像是剛開始下田的時候,雙腳陷入泥巴裡的噁心不適感。雖然心知無害,但心理上很不習慣。 然而回顧初衷,練習編織所為何來?不就是要練習梳理自己心中的毛躁嗎! 現在端正自己品格的機會來了,就應該好好把握。 於是我也是笑笑的,一邊繼續編著下一條手環,一邊看小狐熊在地上玩得像個孩子似的。 然後口裡還不時重複說著「小狐熊,我相信你們,你們待會一定會自己負責收乾淨的!」 「我相信你們會信守承諾的,對吧!」 ……只有信心虛浮的人,才需要一直講這種話來堅定自己😆 當下我心裡實在很抖,擔心小狐熊要是待會打破承諾,大家該怎麼善後收尾…… – 父母在幫小孩劃界限的時候, 有時候是基於事實而劃的,有時候是基於感覺而劃的。 基於事實的界限,往往有比較充足的原因可以解釋給小孩聽:「我幫你設了這條線是要保護你。如果你超線的話,就可能會造成健康/金錢/時間的損失。」 而基於感覺的界限,最終真實理由可能就只是父母心裡覺得「我不喜歡、我不開心」。 如果小狐熊把飯撒在地上,我一定制止。因為這不但浪費資源,...

[小狐熊週記] 20220321 小狐熊語言能力大有進步

圖片
前幾天狐熊媽媽講起說 「還記得小狐熊一歲半時的語言能力遠遠落後了一般的發展指標。指標上說一歲半字彙量要有50個,可是當時小狐的字彙量可能才5個。 而如今小狐熊還未滿三歲,語言能力指標差不多已經達到四歲的標準了!」 所有的客觀事實,都可以賦予一個主觀的詮釋。 只要你夠唬爛夠瞎掰,任何數據都可以成為你的註腳。 關於這個我最會了😆 以下就是我對這個客觀事實的主觀詮釋: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練習當父母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迅速進入狀況抓到方法。 我三番兩次提到小狐熊出生的頭兩年,我們家簡直是黑暗時代。 有多黑暗?大概就像是史前人類拿著石矛互戳的那麼黑暗。 值此時期,我們全家每一個人都還在學習怎麼樣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 大家都很努力,但一開始真的做得不怎麼樣。 在暴力環境成長的小孩,發展低於平均,簡直毫不意外。 我沒翻到什麼嚴謹的科學研究、單憑直覺得出了這個心得:飽受情緒虐待的大腦,學習速度肯定不如開心自在的大腦。 還好,天可憐見,我們在把彼此劃得稀爛之前,進化了。  經過了一兩年的練習,大家都大有進步。 現在小狐熊偶爾使出不受控制的飛踢,我們都可以從容擋架下來。 也不再氣急敗壞地怒捶回去。 小狐熊笑的時候愈來愈多、哭的時候愈來愈少,狐熊爸媽也是如此。 開開心心學習,成效遠高於哭哭啼啼學習。 能力發展高於平均,也是符合預期。 -- 再次聲明,以上論述都是我個人的主觀發言。 我根本只是借題發揮、講講我想講的東西而已😆 -- 順帶一提另外兩個我覺得讓小狐熊語言能力大進的原因。 其一是紮紮實實的每日雙倍親子共讀, 其二是狐熊爸媽東拉西扯的屁話功力。 -- 我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是生養獨生子女,縱知親子共讀千好萬好、多多益善,但到了睡前時間我一定是跟小孩說:「來!你可以挑一本書!」 他如果想挑兩本,我就會累累地婉拒他說:「一天只能看一本哦!」 但小狐熊是雙胞胎,我只好對他們說:「來!你們可以一人挑一本書!」 如此幾乎是每日被迫讀兩倍的書。 有人說,不要挑戰自己的意志力,而是要營造適合的環境。 在養一個小孩的情境,想要唸第二本書就只能靠意志力。 而一旦養了兩個小孩,唸第二本書就是一個沒得逃避的環境。 -- 有人說親子共讀的好處之一是,透過書中的日常生活中較不常出現的情境,可以給予小孩許多額外的刺激。 如此每天所講所聽的話就不會只限縮在吃喝拉撒睡的主題。 而其實...

[小狐熊週記] 20220314 我希望小狐熊將來長大成人後能夠發自內心地說這句話……

圖片
上週公司邀請了作家李儀婷來演講,主題是「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會後發現有些同事聽完似乎深有所感、有所啟發。 我就再次覺得推廣這些理念很有價值。 -- 若談到科技進步,不要說上個世紀了,光跟上一個世代比, 我們現在的糧食生產明顯更有效率、資訊傳輸更加迅速。各種生活便利性也都顯著改進了。 但比起這些客觀指標。我更關心的是「比起前人,現在的人有更快樂嗎?」 如果沒有,那我們在幹嘛? -- 舉例來說,手機的發明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但人們有更快樂嗎? 我想是有的,但時效並不長。 第一次玩到智慧型手機各種新鮮功能,就好像史前人類突然學會用火一樣。這個當下絕對有感快樂。 或是當大多數人都還在按按鍵玩貪食蛇,你就已經在滑iPhone了,這種相對優越的快樂感在當下也可說是非常真實。 但時至今日,換手機的快樂感已經變得又小又短了。 當一個新科技普及到人人都常態擁有的時候,我們就很難由此得到更多快樂。 反而可能會因為偶爾失去它而變得更不快樂。 如果我們成功研發了一個劃時代的產品、用力推廣到了全世界、讓人人都可以享受到這個發明帶來的好處。 結果全人類的幸福感在短暫波動後仍然持平。 那豈非全是一場空? -- 如果有某個東西,是在推廣到全世界後,讓每個人的日常幸福感都可以得到長期推升。 而不只是曇花一現的一時歡愉。 那這是不是會比研發火箭科技還更值得投注心力呢? 我覺得是。 -- 不管是時下流行的阿德勒還是薩提爾、不管是正向教養還是非暴力溝通, 只要有助於與自己/他人對話、有助於維護與自己/他人良好關係的, 我都覺得值得推廣一下。 有別於擁有外在物質的短暫快樂, 擁有內在的對話技巧是雙向且持久的。 如果朋友當中只有我拿最新的手機,我可能會快樂一陣子。 等大家也都買了最新的手機,我的快樂也就隨之消逝了。 但若我學會了怎麼善待自己、學會怎麼善待他人,並且持續操練,我就會變得更快樂。 而若我的朋友們也都學會了怎麼善待自己、也學會怎麼善待我,我還會變得更加更加快樂。 -- 我總希望別人家的小孩能夠快樂,正如我希望小狐熊能夠快樂一樣。 我們每一個都是構成總社會福祉的其中一環。 是以當我見到有些孩子被錯待而活得不快樂的時候,我心裡也很難過。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事件都有它的原因。在每一個父母教養風格的背後,都藏著歷世累代的脈絡。 然而,孩子很多的痛苦其實還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創造更快樂的孩子,這需...

[小狐熊週記] 20220307 正穿反穿交換穿

有時候早上準備穿鞋出門時,小狐熊會問說:「爸爸你今天怎麼也穿兩隻不一樣的襪子?」 之所以用上這個「也」字 ,是因為小狐熊自己就常常左右腳穿著不同的襪子。 -- 我同款的襪子有時候會一次買好幾雙,如此就算單隻穿破了,仍然可以與其它同款的繼續湊成一對。不必在丟與不丟之間為難。 但也還是有一些單雙的襪子。要是穿破一隻,剩下來的搭檔就只能形單影隻。 為求不浪費,在不影響腳感平衡且不影響社會觀感的情況下,我就會混穿兩隻剩襪😆 -- 不過小狐熊這輩子好像還沒把襪子穿破過。 他們的混穿是基於心情考量,自行搭配的。只有少數情況下會拿同樣花色配成一對, 且有時不僅是兩隻花色圖案不同而已,甚至長短版型也可能迥異。 對於混穿,我基本上沒什麼意見,健康安全就好。 君不見連筷子都有人拿不對稱的「探真」與「揭諦」。 反正人本來就不是對稱的。襪子這種枝微末節的事也不必強求。 我猜當學校老師第一次看到混搭襪子,大概在心裡暗笑父母糊塗。 不過反正毋需多言,老師多觀察幾天自然就知道這是個常態。 -- 我們除了對襪子怎麼穿沒有意見,對衣服褲子外套背心其實也都沒什麼意見😆 要是小狐熊提議了一種非常態穿法,我們出於好意會提醒說:「這有違一般社會民情、可能會招致旁人的指指點點,你確定要這樣穿嗎?」 然後就會真的這麼穿了。 所以小狐熊有穿過前後反穿的背心, 也有穿過前後反穿的外套(而且是連帽外套,甚至還會把帽子戴起來🤣🤣🤣) 昨天小熊還穿了前後反穿的褲子(因為小熊說要把褲子後面口袋移到前面😆) 反正只要狐熊本人高興,我就隨興😆 通常我都不會阻止狐熊各種穿著嘗試,但我也不會主動慫恿。 因為一想到這又會讓路上的阿婆阿伯多一個干涉的藉口,就覺得還是先不要好了。 -- 對於小狐熊的亂穿,有些時候我也會介入表達意見。 例如當鞋子左右反穿,我就會堅定地說服他們換回來。 因為我覺得鞋子左右穿反既不健康也不安全。 -- 每當小狐熊把上衣反穿的時候, 我們家都會再次講起這個關於機車騎士的笑話。 在此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天,小明在騎摩托車時把外套反穿,結果被迎面而來的大卡車撞飛、暈了過去。 員警一到現場 就說:『眞可憐 被撞到頭都轉到後面去了』 『你看,他還有呼吸,我們幫她把頭轉過去』 『好啊』『一 二 三 用力』 接著就聽到一聲慘叫……

[小狐熊週記] 20220228 美感素養從小地方做起/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圖片
 有一天,小熊咚咚咚地跑來說:「爸爸,我想要拿白板筆畫畫~」 小熊的意思是,他想要玩我們家某一本可以用白板筆重複擦寫的兒童書。 有鑑於之前剛開始玩這個東西的時候,小狐熊都盡情揮灑青春的色彩、地板不肯留白。 所以後來掏出這本前我都有所警惕,會先抓著小狐熊約法三章。 -- 所謂不教而殺謂之虐,我自己人生路上就常常覺得被虐得很冤,一邊被罵一邊心想「這種事情又沒人跟我說,我哪會知道……」 就好像一個剛進入希臘的外國人,如果沒人跟他講,他哪裡會知道原來伸出手指比個OK手勢也可能會踩到地雷。 但這種小事只要能事前提醒一聲,肯定就能避免掉許多的不愉快。 而教小孩也是這樣。他們是剛來到這個國家才兩三年的新人。 本地人的文化慣例,他們一點兒也不慣;一般人的生活常識,他們一點也不常。 所以我身為小狐熊的本地導遊,當他們的某個不當行為首度發生,我會跟他們說「對不起,是我忘了先跟你說了……」 -- 如果有先講明規則的話,小狐熊基本上還算是可防可控,沒什麼大問題。 然而有問題的是我。 我發現……我沒辦法立刻即興給出一組符合MECE原則的漂亮規則😅 (MECE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關於什麼是MECE,敬請參閱 wiki 或是 諸多網路說明文章 。) 我個人相當推崇MECE原則,日常生活無論何事都可以拿來拆解一下、也值得拿來拆解一下。 我在轉職成為工程師之前,其實就已經在練習使用MECE原則來檢驗自己的程式是否完備了。 (其實我完全忘記有這回事了,是剛剛翻查資料的時候才發現我曾經寫過一篇文在講這件事😆) 結果奉行這個原則的我,過了這許多年,竟然還是沒辦法隨口即興產出符合MECE的論述。 這怎麼行!我不能接受! -- 還記得有一次我跟小熊約法三章,我說: 「一、不可以畫地板」 「二、不可以畫衣服」 「三、不可以畫在書以外的地方」 才說完,我立刻被自己吐槽「既有第三條規則,何需前兩條?這傢伙顯然是沒在思考、為了湊三條規則就隨口瞎講。」 MECE的具體展現就是「不重不漏」(不重複也不遺漏)。但上述規則顯然又重又漏。我講完三條規則之後就自覺羞愧。 另外,我也擔心長此以往,小狐熊的思考架構在我的潛移默化下也會變得坑坑疤疤、既冗又漏。 這怎麼行!我不能接受! 邏輯思考基礎,就從MECE做起! 而且不能只要求...

[小狐熊週記] 20220221 學會了不代表能考100分

圖片
我們家常常聽到這一句話:「你為什麼老是這樣!!!」 通常我聽到這句話都很受傷,因為我覺得這並非事實。 我明明至少50%的時候都有成功做對,怎麼會說我「老是」這樣呢。 如果是客觀描述我可以忍,但背離我們真實數據就不行!😆 所以我常常試圖提出各種過往案例來解釋為什麼這個敘述不為真。 但是,「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特別是在出現高分貝反詰語氣、句末還帶有三個驚嘆號的時候,更加不是。 所以我的論證往往無效。 不過不管我實際上是「偶爾這樣」還是「老是這樣」,無可推諉的是……這一次我確實又犯錯了。 -- 我是個練羽球的人, 幾乎場上的每個位置、揮拍的每個動作,我都反覆練了成千上萬次。 然而當比賽時失誤了、失分了, 難免會自問,為什麼會這樣?我不是已經練成這一招了嗎? 我也是個教數學的人, 學生課本講義裡每個題型,我們幾乎都拆解討論過了。 然而當考試時失誤了、失分了, 難免會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不是已經學會這個觀念了嗎? -- 我當然不會質問自己或質問學生「你為什麼老是這樣!!!」 因為這些都很正常。 你瞧戴資穎或是Michael Jordan練球練到出神入化,卻也沒有因此與失誤絕緣。 瞧瞧這個Nike廣告 " I've missed more then 9000 shots in my career I've lost almost 300 games 26 times I've been trusted to take the game winning shot.... And missed I failed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my life....and that is why.... I succeed" 可見不失誤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若隊友問我怎麼會有這麼低級的揮拍失誤, 我也只能抓抓頭說聲「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欠缺練習吧」 失手機率必不為零,但我們可以透過練習讓它愈來愈低。 完美並不存在,但我們可以向它無限逼近。 -- 兩三歲的小孩確實不容易相處,因為我們往往不小心忘了他們的大腦還沒發育好。 此時就算對他們大吼「你為什麼老是要這樣!」,他們可能也答不上來。 我想,他們心裡其實也不想要這樣的。 就像隊友對我大吼說「你為什麼要把球送到對方手上給他殺!!!」 嗚嗚……我其實也...

[小狐熊週記] 20220214 親子共讀好處多多之一 The benefits of Reading Together

圖片
書真的不能亂唸。 -- 我們家睡覺前一直有個好習慣,就是親子共讀! 小狐熊固然聽得開心,我也講得有趣。 常常我書一拿上手,也不管他們聽不聽得懂,就自顧自地旁徵博引、穿鑿附會一番。 除了太低俗的字眼我會凝住不發,其它基本上就是嘰哩呱啦亂講一通。 不過家裡原有的藏書小狐熊差不多都看得滾瓜爛熟了。 而且同樣的故事我一講再講一講再講,也快講不出什麼新意。 還好,在農曆過年前我撿了一批別人淘汰的童書回家,所以這兩週小狐熊都頗有新書可看。 大家終於重新獲得了新鮮的思考刺激。 其中有一本撿回來的書叫做「風姐姐來了」,是篇詩體短文。 小狐熊很喜歡聽這本,要求我一講再講。 我猜應該是因為我唸得情感深刻、入木三分吧😆 這本書文字不多、也沒什麼知識點,所以我幾乎沒有瞎扯,全副心力都放在好好把詩文唸好。 也因如此,我唸這本書時的腔調完全有別於講其它故事書。 那音韻起伏、那抑揚頓挫, 高昂處的淵停嶽峙、低語時的百轉千迴, 唸著唸著連我自己都被感動了。 我敢說這絕對名列小狐熊此生聽過最動人的詩歌朗讀前五十名啊!! 講者到底有沒有用心講,聽眾其實都感覺得出來。 當你認真注入感情去演繹一份作品,就有更大的機會能夠激起聽者的共鳴。 以致於對方聽的時候不只能夠用耳朵來聽,同時更用心來聽。 隨著我的朗讀寫入對方記憶裡的,不只是文字或聲音而已,而是一份情感與體驗。 -- 被磨著一講再講,這本書才拿到沒幾天,小狐熊背誦此文的功力就已著實嚇我一跳。 到後來我每翻開一頁,才講個開頭,小狐熊就可以順順地把該頁文字接著唸完。 背得流流暢暢一字不差,我甚至懷疑他們是看著書唸的。 但他們一來看圖不看字, 二來就算看了字也幾乎都還看不懂。 看來應該真的是用背的。 以前講的故事書,我每次都拿來信口亂講、每次講的都不太一樣😆 是以沒什麼機會讓小狐熊展現背書能力。 但這次這本小詩我每一次都唸得一字不差,是以小狐熊重現內容時也能一字不差。 方始驗證了人類幼崽驚人的學習力。 看來只要講者用心講、聽者用心聽, 聽者心領神會之後,背背課文這種小事情就是水到渠成。 我想起了我國中的國文老師,回想起他上課的神情、尤其是在講課外內容時,我都可以感受到他的神采飛揚。 往往課堂上教的不只是一個中文句子而已,教的是他的人生體悟與感動。難怪令人印象份外深刻。 國中國文老師可以說是啟蒙了我對於中國文學之美的感受力! 至於爾後做做題目、考考試這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