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30424 跟小狐熊聊天

圖片
有些話我不會跟別人講,因為擔心對方可能會沒有共鳴、 可能也會不知道怎麼回應,最後就落得大家一片尷尬; 不過有些話我會跟小狐熊講,因為我覺得小狐熊反正聽不懂, 他們也就不會對於要如何回應感到為難。他們就算不理我, 我也不怎麼尷尬。 有一天小狐在吃咖哩的時候,我就在一旁說「咖哩不能當飯吃, 但是可以讓飯變得更好吃。就像哲學一樣!」 這句話原本的脈絡是在回應「唸哲學系?哲學可以當飯吃嗎?」 其實不只是哲學, 各式各樣變現期望值不高的知識技能都會面臨這種「 這可以當飯吃嗎?」的質疑。 只在乎能不能當飯吃的思維,我稱之為食用主義。我好奇如果在一個 AI 能夠輕易代工「數、理、工」類型工作的時代, 食用主義的人們會不會改口說「唸什麼資工系?唸什麼電機系? 那能當飯吃嗎?」、「你難道不能踏踏實實地唸個哲學、唸個文學、 唸個歷史、唸個藝術,好好做一份正正當當的穩定工作嗎?」 直到那時,我們才終於能夠真誠地表明「學習這些數理工知識, 是基於一種對真理的探求、是一種對美的渴望。 並不是只為了混口飯吃。」 我趁小狐吃飯時在一旁說什麼當飯吃云云,小狐當然聽不懂, 的確也沒有回應,繼續埋頭拌著他的咖哩醬。 不過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他就能自行品嚐美學的芬芳。 昨天我們一家在外吃晚餐,小狐首先坐不住、吃完了就想要走, 但小熊還在吃。於是我們提議讓狐熊媽媽帶著小狐先離開餐廳, 由我陪小熊繼續吃。小熊對此首先表示反對, 因為小熊也想跟媽媽一起走。我就向小熊提議說「我陪你慢慢吃。 待會吃完走回去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聊天~」 想不到小熊對此立刻表示贊成。 而我其實還沒想好要聊什麼主題,只是做個提議而已。 媽媽帶小狐先行離席後,我和小熊一邊吃, 一邊討論著待會要聊什麼話題。 我一時沒什麼靈感, 剛好想起我前天晚上幫別人上課時在課堂上講了一個小故事, 好像可以拿來重複使用。就跟小熊提議說我來講個小故事給他聽, 小熊則提議要跟我分享關於蓮娜瑪莉亞的話題。 後來吃飽離開餐廳, 小熊在路上先跟我分享了關於蓮娜瑪莉亞的資訊: 「蓮娜瑪莉亞」是個人名。 至於其它的故事都太長了,都忘記了 小熊的分享可真簡短啊……輪到我了,我開始向小熊慢慢地講述了「 三個做工的人」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概念在 《挑磚好累,但值得……嗎》 和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一封信》 這兩篇文都有提過,內容皆略有不同。 而這次向小熊口述的則是我即興編...

[小狐熊週記] 20230417 努力修行的人,注定不可能戰勝享受修行的人

圖片
最近時不時就會有人訝異於小狐熊怎麼認得那麼多字, 還以為我們是不是把小狐熊送去了什麼嚴格的學校, 逼著他們每天在水深火熱中學習認字。 我覺得這個訝異是很正常的,因為小狐熊才三歲。 三歲小兒不管是溜滑板、吊單槓、 還是琴棋書畫隨便哪一項來表現一下,都可以讓人覺得驚奇。 像我認得的字明明比小狐熊多了十倍還不只, 但早已沒有人訝異於我怎麼認得這麼多字。因為我已經三十多歲。 方仲永五歲的時候被視為神童,我想是因為他只有五歲。 五歲小兒非常容易做出超越期待的表現, 因為眾人對五歲小孩的期待並不高。 若將五歲神童同樣程度的能力放到二三十歲,也不過泯然眾人矣。 昨天一家四口在車上,小狐熊在後座突然開始討論起標點符號的用途 小熊:「句尾音拉得比較長的時候,可以用破折號。」 小狐:「如果句子還沒有講完的時候,可以用刪節號。」 他們這段對話確實讓我感到訝異。因為這個討論既正確又具體, 超出了我對小狐熊的預期。 但隨即想想,又覺得其實也沒那麼意外。 因為我們三個人過去確實一起花了數百個小時, 在故事書裡一次又一次地體驗了不同標點符號的運用。 因此小狐熊完全有充份的理由講出標點符號的正確用法。錯的是我, 我對小狐熊的學習能力有著錯誤的期待。 ……我的期待太低了😆 作為一個讀書的人與一個寫作的人, 我對於標點符號有一種近乎潔癖的執著。 而當我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 這種對於標點符號的態度也就在我的故事賞析中顯露出來。 標點符號就是作品的一部份,如果閱讀時忽略了標點符號, 那體驗就是缺損的。所以我在講讀故事時, 對於標點符號的運用確實常有著墨。 小狐熊耳濡目染之下也就學會了基本的用法。 話說我前陣子借了一本書來研讀,書名是《一次搞懂標點符號》。 茲引述作者康文炳先生兩段我極為認同的文字如下: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它關乎寫作態度。 人們往往認為標點符號是「小技藝」, 但一位嚴謹的編輯人絕不能這麼想。好的寫作者了解, 標點符號可以協助自己釐清思緒,也讓讀者讀起來清朗明暢。 好的寫作者更知道,熟稔地運用標點符號,能控制讀者閱讀的速度, 從而營造出文稿的節奏感。 把標點符號的螺絲鎖牢、釘子釘好,也絕不僅是一種「小技藝」, 它關乎你對寫作的「態度」!   「我一直相信,好的寫作者必然是字斟句酌的,它對文字的選取、 擺置,有一種近乎潔癖的思慮,對標點符號也不可能大意。是的, 僅懂標點符號,不會讓你寫...

[小狐熊週記] 20230410 最大的數字 The Largest Number

圖片
  小孩子每天講著一些童言童語的渾話, 大多數的言語就像背景雜訊一樣,我們可能聽完就忘了。 但在濾除雜訊之後,總有一些資訊亮點會被父母捕捉到, 進而存留在心中。 像是小狐在兩個禮拜前問了一個問題,至今仍迴盪在我心裡。 小狐問了……「最大的數字是什麼數字?」 小狐熊兩個人成天嘰哩呱啦講的話何其多、問的問題也何其多, 但沒有一個像這個問題一樣深深打中我的心。 平素小狐熊發問,我一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答得出來就答,答不出來就說我也不知道。 但這次這個問題實在是意味深長。 我覺得我並非不知,但我卻也不知要如何回答才能答得正確完整、 引人入勝。 數學能力好的人很多,但是能把數學講得有趣的不多; 我深怕自己答得不好,就此失去後續討論這個話題的機會。 關於什麼是「最大的數字」, 我心中頓時浮現了這個我不但不會寫甚至也不會唸的符號: א  隨即又想起了自己五年前寫過一篇關於「無限」的思考心得, 在此茲將該文重編轉貼如下: 「(神對亞伯拉罕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 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 - 創世記 22:17a」 如果是一個篤信聖經的人,讀了這段經文,心裡可能會想「嘿, 如果他子孫的數量等於天上星的數量,且又等於海邊沙的數量; 那我只要能夠查出星星或海沙的數量, 就能算出亞伯拉罕的子孫到底會有多少人了!」 嗯,這真是非常好的洞見,簡直舉一反三啊! 但是進一步推想,星星和海沙皆日日夜夜生生滅滅, 哪有一個固定的數字可以計算呢?不過這樣確也合理。 因為亞伯拉罕的子孫數量的確可能是個無窮級數。 如果星星或海沙的數量是個定值, 那就是預表了亞伯拉罕的子孫人數在達此數量後就會絕後了。 此外,天上的星和海邊的沙這兩者數量的對應, 以目前的科學世界觀來說,恰如這句陳述:「 一條無限直線上的點的個數,和有限線段上的一樣多。」 寬闊無垠宇宙中的星星數量,竟能用渺小有限地球上的沙粒來對應, 這不就像是無限的直線與有限的線段嗎! 那麼,我想這段經文表達的意思應該是: 這三個集合都是一個可數的無窮集合。亦即他們都能與自然數有1: 1的對應關係。 若把這段聖經用白話文來重新編譯就是:「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 你子孫集合的 冪數 ,就如同天上的星的 冪數 ,也如同海邊的沙的 冪數 。」 這個冪數,我想就是א‬(aleph)吧。 (寫於 Facebo...

[小狐熊週記] 20230403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 Destroyed from Lack of Knowledge

圖片
  最近讀了好幾本好書 《匱乏經濟學》 《為什麼要睡覺?》 《求生之書》 聖經上有句話說「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 滅亡,即死亡。人生盡頭誰無一死,不過這幾本書帶給我的知識, 都讓我有一種預期餘命得到提升的感覺。 我認為這每一本書至少都為我帶來「壽命期望值提升2%-3%」 的效果。假設我在讀這幾本書之前的壽命期望值是90歲, 那麼這幾本書至少展延了我5-8歲的年壽。 其實這幾本書帶給我的幫助是多面向的,包含在個人心智方面、 體能方面、工作方面、家庭方面。由於這邊是小狐熊週記, 我著重分享一下這些書在教養小孩方面帶給我的體悟。 這幾本書都讓我在教養孩子這件事上得到了若干啟發與印證。 更精確的說,這幾本書帶給我的收獲不僅讓我的預期餘命上升了, 也讓我的孩子預期餘命上升了。 因為它讓我更知道該如何適當地教養孩子,幫助孩子更健康、 更聰明、更安全、更快樂。 《匱乏經濟學》 5.5  顆星好評推薦!(滿分5顆星) 此書深具啟發性與應用性,從底層翻轉了我的觀念。 對一般人來說這個書名看起來可能有點無聊。 但這本書談的與其說是經濟學,不如說更接近生物學與心理學。 之所以會找這本書來看,是因為今年年初的時候,在 半年看一百本書 這篇小狐熊週記裡我引用了一句話: 傳說中,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獲頒麥克阿瑟「天才」獎的 Sendhil Mullainathan 曾說過:「對任何一個組織而言,留一定的餘閒都很重要, 它不是對資源的浪費,而是讓系統更加高效地運轉。」 當時的我為了更加透徹了解這句話的內涵, 著實花了一些工夫做文獻探討。而許多資料都指向了這本《 匱乏經濟學》。其作者之一,正是上述引言中提到曾獲頒麥克阿瑟「 天才」獎的 Sendhil Mullainathan ,於是我就興沖沖地去圖書館借來看了。 這本書談的「匱乏」不僅僅是經濟匱乏,而是「認知頻寬」的匱乏。 教養孩子不但需要認知頻寬,而且需要很大的頻寬。這就是為什麼, 平均而言,貧窮家庭較難教養出優秀的孩子, 因為經濟壓力確實會佔據認知頻寬。書中提到: 窮人是比較糟糕的父母。他們管教方式比較不一致。 這裡講的管教方式不一致,不是父母雙方的不一致, 而是時間前後的不一致。在教養孩子時, 必須有堅定且前後一貫的原則,如果某件事情昨天可以做、 今天不能做,就會造成孩子混淆。這件事情大多數人都可以理解, 但為錢焦...

[小狐熊週記] 20230327 家庭主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嗎? Is being a homemaker the greatest job in the world?

圖片
最近看到 一篇文章 ,據稱是洛克斐勒寫給他兒子的其中一封信, 洛克斐勒在信中分享了自己對於工作的價值觀。 而小狐熊週記某方面來說也可以說是我寫給小狐熊的信, 我也常常在週記中寫下了我想分享給小狐熊的價值觀。 而洛克斐勒這封信所寫的內容,恰也是我最近想表達的觀念。 那既然他先寫了,我就不再重複了。 謹轉貼在此: 洛克菲勒給他的兒子寫的一封信 畢竟同樣一句話,由洛克斐勒口中說出來, 比我有說服力得多得多了。 我很認同信中開頭的寓言小故事, 沒有工作可以做的地方簡直就是地獄。 我還蠻喜歡工作的。也可能是我運氣一直還不錯、 一直都可以在工作中找到樂趣, 是以我常在禮拜天帶著期待的口氣說「明天又可以上班囉~」 雖然在小狐熊剛出生的頭兩年,講出這句話,可能帶有一點「 育兒好累、不如上班」的逃避心理。 但是如今小狐熊都變得成熟能溝通了、育兒也不再那麼辛苦了, 我在享受週末的輕鬆家庭時光的同時,仍然還是會發自內心地講出「 明天就可以上班囉~wakuwaku」 口說無憑,除了聽我嘴巴上怎麼說的, 不妨也看看我實際上是怎麼做的: 我總是喜歡每天早早進到公司、快快地投入工作, 享受早晨的工作時光。有的時候若是小狐熊早上拖拖拉拉、 害我不能早點上班,我還會覺得相當不高興。 在公司門禁允許的情況下,週末假日我也喜歡進辦公室, 甚至比平時更喜歡去。因為假日比較不會有人打擾我做事。 我的年假也總是累積著沒去動他。因為休假在家固然開心, 但是比起在公司工作,其實也就是差不多開心而已。 既然兩邊一樣開心,我有什麼理由要浪費年假呢? 老實說我這樣的心態鮮少能得到共鳴。大多數人均以社畜自居, 工作得不情不願。能休息決不工作、能放假絕不上班。 彷彿這份工作是被老闆逼的一樣。 我理智上明白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不得不工作的苦衷, 但是當我讀到洛克斐勒這段話仍然忍不住拍案稱是: 「是誰給了你就業的機會?是誰給了你建設家庭的可能? 是誰讓你得到了發展自己的可能? 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別人對你的壓榨,那你為什麽不結束壓榨, 一走了之?」 工作其實是一件可以很好玩的事情。 誠如洛克斐勒信中所述: 「我初進商界時,時常聽說,一個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犧牲。 然而,歲月流逝,我開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並不是在『 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地喜愛工作。 任何行業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志...

[引用] Henry Facebook 舊文 20190208 【挑磚好累,但值得……嗎】

圖片
這三天花了十六個人工小時,組建了四千多個零組件,總算完工樂高倫敦塔橋。 過程中充斥了重複單調的苦差事,手指都弄痛了,但為什麼還是可以一邊忍著腰痠背痛,一邊沉浸其中呢? 建造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三個有趣的樂高小人偶,他們似乎有答案。 -- 遇到的第一個大叔,我問他在做什麼,他說:「你沒看我汗流浹背,正在挑磚拌水泥呢。」 遇到第二個小哥,我也問了同樣的問題,他說:「我正在砌一座塔頂呢。」 然後第三個人是一個眼睛小小的傢伙,我也問了同樣的問題,他說:「我正在為此地的人們建造一個榮耀華美的塔橋!」 有趣,他們三個看起來在做一樣的工作,但對於同樣的問題竟有不同的答案。 -- 榮耀華美嗎……好像有點不可思議。 再三天就要回去挑磚了,我會記得這個小眼睛的傢伙所說的話的。

[轉貼]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一封信 Rockefeller writes to his son: heaven is also hell

 親愛的約翰: 有一則寓言很有意味,也讓我感觸良多。那則寓言說: 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人在他死的時候,發現自己來到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個看似侍者模樣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您有什麽需要嗎?在這裏您可以擁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娛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齡美女,都可以讓您盡情享用。」 這個人聽了以後,感到有些驚奇,但非常高興,他暗自竊喜:這不正是我在人世間的夢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嘗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時盡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無味了,於是他就對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找一份工作做嗎?」 他沒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裏惟一不能為您做的。這裏沒有工作可以給您。」 這個人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幹脆就留在地獄好了!」 「您以為,您在什麽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 約翰,這則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訴我:失去工作就等於失去快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卻要在失業之後,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這真不幸! 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從未嘗過失業的滋味,這並非我運氣 ,而在於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卻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我認為,工作是一項特權,它帶來比維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所有繁榮的來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輕人奮發有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們多麽有錢。工作以最卑微的儲蓄表示出來,並奠定幸福的基礎。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鹽。但人們必須先愛它,工作才能給予最大的恩惠、獲致最大的結果。 我初進商界時,時常聽說,一個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犧牲。然而,歲月流逝,我開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並不是在「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地喜愛工作。任何行業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志。衷心喜愛從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一位偉大的畫家說得好,「痛苦終將過去,但是美麗永存」。 但有些人顯然不夠聰明,他們有野心,卻對工作過分挑剔,一直在尋找「完美的」雇主或工作。事實是,雇主需要準時工作、誠實而努力的雇員,他只將加薪與升遷機會留給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熱心、花更多的時間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