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31016 漂亮的窗簾與醜醜的毛毛蟲嗎?

圖片
  小狐熊房間有一扇窗,窗上有一面窗簾,是我用活動伸縮桿安裝的, 並不是釘死的。 小狐熊之前三番兩次玩鬧時不小心把窗簾扯下來, 我也就三番兩次把窗廉裝回去。 雖然很麻煩,但我很堅持要裝這個窗廉,因為我很重視睡眠。 自從看了一些科學研究之後,我就覺得睡覺一定要暗暗地睡, 睡眠品質才會好,睡起來才會健康。 所以我不但裝了這個窗廉, 另外還做了道具把小狐熊房間冷氣上過亮的顯示面板遮起來, 又在小狐熊的房門縫裝上了遮光條避免客廳的燈光洩漏進房。 一切就是為了建立一個暗暗的睡眠環境。 前兩天,小狐熊又把這個窗廉扯下來了。但這次我決定不裝回去了! 因為前陣子,我在小狐熊的窗外又加裝了一個遮光效果更好的窗簾。 是就算把手機手電筒打開緊貼著窗簾, 從另一側也完全看不到光的那種完全遮蔽。 有了這塊窗外的窗簾負起遮光的重責大任, 內側的窗簾就可有可無了。 但是狐熊媽媽不同意,說不裝窗簾實在太醜了。 我個人倒沒什麼感覺。當這個窗簾可以用以遮光的時候, 我就覺得它美得無比。當他失去了遮光價值後,頓時毫無意義。 窗簾的美醜我毫不在意,但我們在意狐熊媽媽的感受。 若是一個裸露無窗簾的窗戶會讓狐熊媽媽不開心, 那我們全家就都會不開心了。 所以雖然我還是覺得裝窗簾很麻煩,但我還也是又裝回去了。 不裝回去,麻煩才真正大呢 關於美感這檔事,實在很主觀。 昨天我們在家裡的盆栽裡又發現一隻毛毛蟲。 是真的很毛的黑毛毛蟲。 狐熊媽媽竟然說它好醜。但小狐跟我都覺得很可愛啊   這隻黑毛蟲把我們盆栽的葉子吃得坑坑巴巴的,但我既不覺得他醜, 也不覺得他壞。 他也是非常認真地在活好他的一生呢。  而且被吃得坑坑巴巴未嘗不是盆栽君存在於此的命定。 這盆草去年來到我們家之後,從一小盆一路長成了一大叢。 出落得茂盛異常。也許他就是在預備著今天的黑毛蟲蒞臨。 我想起一個多月前,也有一隻沒什麼毛的綠毛蟲光臨我們家, 長得肥肥胖胖、蠻迎合大眾口味的。 他住在我們的金桔盆栽上,後來順利結蛹羽化成鳳蝶飛走了。  而且巧的是……就在送走綠毛蟲後, 我們家的整株金桔就迅速地枯萎死透了。 在旁人看來,彷彿這株金桔等待了一生, 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就安息了。 我非常注重美學教育,也非常注重美感的培養。 光是小狐熊週記我就寫過這兩篇: [小狐熊週記] 20220228 美感素養從小地方做起 技巧可以傳...

[小狐熊週記] 20231009 數學教育的祕密:如何培養孩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圖片
  前天晚上幫小狐熊刷完了牙之後, 已經氣力放盡的我就直接倒臥在客廳地上。 在伸手可及的身旁剛好有幾個積木,我一邊躺著, 一邊順手撿起來把玩一番,突然想起了 前幾天的餐碗排列話題 , 於是我又問小狐「拿這三個不同顏色的積木排順序, 有幾種排列方式呢?」 「六種。」 我先確認了小狐不但記得結論, 而且也記得我們一起討論過的推演過程,心想是時候了, 於是請小狐再去拿了第四種顏色的積木來一起加入排列。 開始講解如何不靠窮舉法也能算出排列方式的數量。 我拿著積木一輪講解,小狐拿著計算機一輪操作, 我們拿著手寫板風風火火一輪推演,就把10的階乘算完了。 1X2X3X4X5X6X7X8X9X10=10!= 3628800  小狐對於階乘竟然是用驚嘆號來表達感到十分有趣。 我還分享了這個圖給他看。  數學是一種常常被包裝成「很有實用價值」的娛樂活動。 中學生可能常會對學數學的目的有所疑問 「學這個數學要幹嘛?」 「學排列組合要幹嘛?學解方程式要幹嘛?學三角函數要幹嘛?」 「這些平常生活根本就用不到啊, 我們只要學買東西付錢的四則運算就夠了吧。」 關於學數學的目的, 坊間自然會有很多擁護者提出各種數學的實用價值。 從應用數學乃至物理化學工程學密碼學,簡直無處不數學。 而且學數學還可以附帶有鍛鍊思考、鍛鍊邏輯的功效。 甚至更直白一點, 把數學學好的用途就是可以幫你考上更好的大學科系、賺更多的錢。 好數學,不學嗎? 上面的理由我全都認同,不過對小狐跟我來說, 學數學的根本理由只是為了好玩為了 娛樂 而已。 其他的功效是副作用。 若是單看小狐,我都要以為自己是數學教學大師了。步步推導、 循循善誘,用簡單的教具將抽象的道理具現化。 困難又枯燥的數學都能被我講成簡單又有趣。 而且學生不但 學得會 ,重點是還學得 很開心 。這麼強大的成效, 我要是開個幼兒數學班那還不賣爆嗎! 不過再轉頭看看小熊,我甚至不知道小熊有沒有學會這些數學概念。 因為小熊根本懶得參與小狐和我的數學對談。 小熊似乎還沒有體會到數學好玩在哪裡。 也就是如果我開一個幼兒數學班, 說不定也只能渡化班上一半的學生。 甚至可能更慘,全班幾十個小朋友,我只能成功渡化一隻小狐而已。 小狐確實很獨特,正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地獨特。 我曾經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道: 「我覺得小狐的特質很正常,就跟我一樣正常。 ...

[小狐熊週記] 20231002 小狐大躍遷 Great Transition

圖片
當形容一種不連續的狀態改變的時候,我常喜歡用「躍遷」 這個動詞。這主要是借用電子軌域躍遷的概念來作為比喻。 所以我這兩天一直在跟狐熊媽媽說「小狐大躍遷」。 但我這兩天才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比喻。 因為好的比喻本當用聽眾熟悉的事物來幫助對方理解他不熟悉的事物 。 可是狐熊媽媽不知道什麼是躍遷。 而當我試圖想要講解的時候, 我也才發現自己其實根本一點兒都不懂什麼是躍遷。 於是我查了資料,也問了 ChatGPT。 基本上 ChatGPT 完全是答非所問。不過對於我們這種不懂物理化學的業餘人士來說, 這個注釋倒是蠻足夠的。 躍遷是指在事業或生活中的一種跳躍性轉變或提升, 通常是指由一個較低的階段或水平迅速轉移到較高的階段或水平。 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職業上的成功、地位的提升或生活質量的改善, 也可以指某人在學業、技能、健康或其他方面的明顯進步。 躍遷通常伴隨著積極的努力、才能的發揮和機遇的把握。 小狐這幾天的表現,就給人一種躍遷的感覺。 當我使用躍遷這個詞的時候,通常不僅僅是表達「進步」而已。 我想強調的是「不連續性」。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件事情努力了許久卻完全沒有成果,覺得灰心喪志。 一段路程走了大半日子,卻還在原地打轉看不到終點。 一隻小孩怎麼教就是教不會,同樣的事情一講再講、 同樣的錯一犯再犯,總歸徒然。 這就像我們嘗試用光子去擊打電子。我們不停地發射, 也不斷努力調高頻率、提升能量。 但是不管怎麼打,電子就是死板板地停留在基態不動。 完全不受激發。 直到有一天,突然能量足了、頻率對了,電子突然一躍而上, 一舉進入激發態。 這,就是 躍遷 。 我們不能期待每一分努力都能帶來收獲。 「努力」的累積可能是連續性的, 因為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一點一滴地不斷累積。但收獲卻不是。 就像高斯符號的函數圖型一樣。 總是會經歷好一陣子的徒勞之後,才成功一舉躍遷。 前天午餐我們一家四口在外用餐, 當狐熊媽媽帶著小熊從廁所回來時, 狐熊媽媽正為了小熊造成的困擾怏怏不悅, 過不多時,小狐趁著我帶著小熊去自助吧取餐的時候, 跑去媽媽身邊說「媽媽!媽媽!我跟你講一個小秘密~」 然後就附在媽媽耳邊小小聲地說「媽媽我愛你~」 逗得媽媽大樂大笑。 這其實是我跟小狐在媽媽回來位置前就商量好的橋段。 劇本是我寫的,演出則交由小狐負責。 因為媽媽離席前已經顯得十分不開心了, 我跟小狐就在座位上...

[小狐熊週記] 20230925 我發現了一種爸媽又能偷懶、孩子又能快速學會識字的好方法 I found a great way for parents to be lazy and children to quickly learn to read.

圖片
我很會唸書,特別是唸中文。原則上書上寫什麼,我就唸什麼。 我原本沒有意識到這種死板板的唸書風格有什麼利弊。 但以後見之明來看,這對於練習識字似乎非常有幫助。 因為我每次唸書都紮紮實實地照本宣科, 聽的人很容易就把書上的字形和我口中的字音連結起來。 書上有寫的字,就一定會聽到我唸出來;我嘴巴有唸的字, 就一定在書上找得到。 不小心沒聽清楚我唸了什麼?沒關係, 只要看一下前段文字就知道剛剛錯過了什麼,輕鬆補上! 想預知接下來我會唸出什麼?很簡單, 只要看看下一段文字就能知道即將要唸出什麼,輕鬆預測! 也就是說在我的親子共讀的時光裡,識字的人就可以擁有 鑑往 與 知來 的能力。 有誰不想要有這樣的能力呢? 所以小狐熊都快速學會識字了。 而且這種毫無變化的死板唸書法, 讓人在這個變動無常的世界裡能夠獲得一種安全感與安心感。 讓你在人生劇情的推進中,總能有所依託。 你可以相信即將發生的一切都不會超出規則,更不會打破規則。 這個規則就是:「書上寫什麼,講者就會講什麼, 聽者就會聽到什麼。」 我的唸書風格死板到一個地步,就好像電腦語音一樣, 包括狀聲詞和語尾助詞我也都照著注音唸。 就連寫成中文字的台語或外來語,我也還是唸中文字。 例如「吃緊弄破碗」,我就會是唸中文而非台語。 所以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小熊日常口語講出「哈囉」。 仔細聽會發現小熊的發音不是 Hello,也不是哈嘍。而是哈羅。ㄏㄚ ㄌㄨㄛ ˊ。即標準中文注音的發音。 其它像是「爸爸」「媽媽」,我也都是照著注音唸,不會擅自改成「 把拔」「馬麻」這種讀音。 如果有疊字,例如人物「奇奇」、東西「球球」, 我都會唸二聲和二聲,而不會唸「起奇」或「糗球」。沒有為什麼, 只因為注音就是這麼寫的。 有些字詞的正確讀音和通俗讀音不同, 我也都優先唸目前的正確讀音。 例如「蛤蜊」我都唸隔離。 例如「法國」「法文」「法式」我都唸髮國、髮文、髮式。 其它族繁不及備載。 不過能唸對的字詞當然是僅限於我知道正確唸法的那一小部份。 有些詞我自己壓根兒就唸錯,也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跟著訛傳下去。 像是我之前一直把金桔唸成金吉,過了很久才導正。( 正確發音應該唸作金橘) 但是這個詞小狐熊倒是學得很正確。以至於有時候我在講「荊棘」 時,小熊還會糾正我「是金橘啦!」 我只好補充解釋我要講的真的是有刺的那個荊棘, 不是金桔檸檬的金桔。 我唸起書來固然死板,但親...

[小狐熊週記] 20230918 非給新手爸媽的小建議 Not tips for new parents

圖片
最近有幾個朋友陸陸續續成為了新手父母,或是即將成為父母, 都跑來和我討論該怎麼教養小孩。 教養流派千百種,而會來參考我的建議的人, 無非是讀了一陣子小狐熊週記,覺得小狐熊怎麼好像長得還不錯XD 但與其參考我的建議,我更建議直接參考狐熊媽媽的建議。 因為從生理、心理到社會,在各種層面該怎麼教養小孩, 泰半是狐熊媽媽指導我的。 有一次我帶小狐熊去公園玩,旁邊阿嬤自然跟我聊起「 這兩個是雙胞胎嗎?媽媽帶得很好耶!!」 我情不自禁地回答說「對啊!媽媽很厲害呢!!」 我事後回想才覺得好笑,明明就是我一個人帶著小孩, 怎麼不是稱讚我而是稱讚狐熊媽媽呢。 難道這就是老長輩洞察世事的人生智慧嗎~ 那我有什麼建議可以給新手父母嗎? 我認真仔細回想了一下這幾年的教養歷程, 我覺得實在很難給出什麼建議。因為每個家庭的情境真的都不一樣, 我甚至沒有辦法肯定要是再新生一對小狐熊, 我是不是也能教養到至少相同的水準。 連我自己過去的經驗都不見得能套用到未來的我身上了, 更不要說要拿小狐熊的教養經驗去套在別家小孩了。 如同基金的公告,所有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 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 教養亦然。 我們只能盡可能在每個當下選擇做「對的事」, 然後期待對的事情能幸運地帶出好的結果。但是否能夠好有好報、 善有善終,沒人可以保證。 雖然小狐熊的案例雖不能構成什麼教養建議, 但我們還是可以事後諸葛一下小狐熊是如何成為了現在的小狐熊。 對於最近看了小狐熊週記慕名而來的家長,話要先說在前頭 你們現在看到的光鮮亮麗可愛小狐熊,都是晚近時期的事了。 第一篇小狐熊週記在是 2021 年 7 月出刊的,當時小狐熊都已經兩歲多了。 當時的週記 記載著: 小狐熊出生813天了。過去這幾百天,落下了一大段的記錄空窗, 因為實在是太累了,無心也無力。 而最近想要來開始開啟小狐熊連載了, 因為育兒的痛苦黑暗期似乎已經過了。 是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時代了。 [小狐熊週記] 20210726 出黑暗入奇妙光明 回想小狐熊兩歲前的日子,根本就沒辦法跟他們講道理溝通, 實在是苦哈哈的黑暗時期啊。 所以我想先提醒容易給自己過大壓力的新生兒父母, 一開始先別管教養了,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吧。 在還沒有辦法用言語溝通的時期, 先向孩子以身作則示範該怎麼好好照顧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要怎麼樣才能讓小孩像小狐熊一樣...

[小狐熊週記] 20230911 幾歲才能學習排序演算法呢?我認為至少要三歲才行! How old can we learn sorting algorithms?

圖片
之前有提到我跟小狐熊出門,身上常常會帶一副撲克牌,作為 3C 育兒的折衷替代品。

[小狐熊週記] 20230904 即便是最難最難的數獨也不過是個低層次問題

圖片
 小狐每週定期會去心理治療所上課,這個「學校」也有一本聯絡簿,這個聯絡簿其實就是父母要寫的作業。而且這個作業還不好寫,因為他不是只要動動筆而已,還有一個需要父母高度參與的任務。 聯絡簿任務說明: 「請爸爸媽媽每週選一本繪本,陪孩子導讀喔! 起初請選擇內容簡單,畫風可清楚由圖案了解情境故事的繪本,漸漸地再增加故事豐富度或難度。 導讀過程,請使用看圖說故事,有趣的引導方式! 說完故事請提問三個問題: 層次一:提問故事中人事時地物,重複出現,訊息明確的問題。 層次二:提問前後因果;或故事結局相關問題。 層次三:問題解決策略與彈性思考,如:你會怎麼做;或有沒有看過或自己經歷過相似的經驗。 提醒:避免選擇無故事情節的童書。」 我基本上蠻認同這個方式的。 畢竟孩子的成長學習很難光靠他自己或治療師而已。 如果愈多人一起幫他就有機會更有效率。 透過指派任務的方式, 讓父母藉由參與、投入進而認同, 是一個蠻有效的手法。 我一直都有很認真地在講故事。 但老實說針對此聯絡簿的三個層次要求, 在下做得還不是很好。 由於我本身是一個很喜歡「標準答案」的人, 我也就特別享受台灣一路上的求學與考試過程。 僵硬的框架與死板的考題, 為的就是定義出一個標準答案, 便於作答、便於批改、便於評分。 一切是這麼美好又有效率, 既然有人已經定義了標準答案, 我們就只要答出來就好了。 我們也許有一些其它的想法, 也或許沒有, 反正在是非題與選擇題裡面也沒有空間讓你表達。 既然有人幫忙畫了靶, 那我們只要射中紅心就好囉。 我也不知道是台灣的教育環境引導了我, 還是我利用了台灣的教育環境。 興許兩者互有增益吧。 而我數十年來對於標準答案的熱切喜好, 也自然而然地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反映出來。 我通常在故事裡進行討論的都是些低層次的問題, 也就是一些不問情緒感覺、也不提供開放式思考機會的考試型問題。 也許其中運用到的邏輯或推理技巧並不簡單, 甚至還有點困難, 但基本上都是一些「有標準答案」的低層次問題。 這就好像數獨。 不管是 Easy Level 的數獨還是 Very Hard Level 的數獨, 只要是有唯一標準解的問題, 我都視之為這本聯絡簿所定義的低層次問題。 我本來是按著天性本能、以自然風格在講故事的, 但這本聯絡簿幫助我意識到, 我的風格其實在「心理治療」這件事上幫助有限。 我在做的比較像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