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小狐熊週記] 20241216 20年後會記得你工作到很晚的人,不只是你的孩子

圖片
 有句話說: 「20 年後,唯一會記得你工作到很晚的人,是你的孩子。」 這話不是真的。 雖然我進入職場還不到 20 年, 但我覺得 20 年後我還是會記得那些我曾經共事過的、鞠躬盡瘁的優秀同事。 他們總是在公司待到很晚,回到家小孩都已經睡了。 半夜也總是在線上,email 和訊息都還是會秒回。 我真心敬佩這些人, 不管他的孩子將來會不會記得, 但我覺得我是不會忘記的。 --- 然而,我真正不能忘懷的, 真的是他們「工作到很晚」嗎? 當然不是。 令我印象深刻且佩服的, 是他們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態度。 所以我在展現給小狐熊看的時候, 我也希望他們看見的是我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態度。 而不只是我工作到很晚的表象而已。 --- 有時候當我回到家, 卻持續為工作的事情煩心, 我會很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認知頻寬下降。 什麼是認知頻寬(Cognitive Bandwidth)? 這是一個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概念, 指的是人類在某一時刻能有效處理資訊、做出決策、以及執行任務的心理資源總量。 在 [小狐熊週記] 20230403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 曾經提到: 要做好父母不容易,就算你知道該怎麼做。要達到一致性需要持續的注意、努力和堅持到底。 對子女良好的教養需要認知頻寬。它需要做複雜的決定和犧牲。 這在你的認知頻寬減少時更是加倍困難。在那種時刻,你沒有多餘的心思去保持耐心,做你所知道正確的事。 上班時忙碌的空中交通盤踞你下班的心情。對一個航管人員來說,忙碌辛苦的工作讓他們在家裡成了較不適任的父母。 當我的認知頻寬被工作佔據, 我對小狐熊的注意力和耐心也會下降。 這時候如果他們找我講話, 我會變得沒辦法好好地思考與回答。 這時候如果他們剛好還做錯一點小事, 我的耐心就會急速耗竭。 那怎麼辦呢? 我會在一開始感受到自己認知頻寬下降的時候, 就先跟小狐熊分享這件事。 讓他們知道我正處於一個耐心有限的狀態。 我也會把我正在焦慮的原因跟小狐熊分享, 雖然小狐熊還無法理解我的工作內容, 而且公司內部資訊也不能向公司外的人揭露, 但是我會試圖讓他們知道我正為了一個困難的挑戰而感到煩心。 我希望藉由真誠的分享, 可以讓我在小狐熊心目中的形象從「 缺乏耐心、容易生氣的爸爸 」 轉變成「 即使工作又多又難、使人煩心,還是會努力維持住耐心與脾氣的爸爸 」 --- 我的認知頻寬就只有...

[小狐熊週記] 20241209 最不受餐廳歡迎的一桌客人

圖片
 上週帶小狐熊去吃涮乃葉火鍋, 我覺得我們可能是全場最不受老闆歡迎的一桌客人。 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壞事, 而是我們讓老闆虧錢了。 當時是假日的尖峰用餐時間, 我一個大人帶著兩個小孩總共才三個人就佔了一桌四人座, 點最便宜的價位, 吃滿100分鐘。 我縱覽全店,就屬我們這桌最沒賺頭。 一大兩小的組合,讓老闆虧大了 涮乃葉的訂價規則是未滿 6 歲者收 99元。(4 歲以下免費) 我覺得這簡直是一個賠本福利價。 尤其是小狐熊目前將近六歲,食量不小, 光吃掉的食材成本可能就超過 100 元了。 對於這種訂價,我視之為涮乃葉對辛苦育兒的父母提供的一種補貼, 透過幫助育兒家庭來回饋社會。 是一種企業社會責任的展現! 所以我們也許不能說老闆「虧本」, 因為他實質上做的是一種對育兒家庭的直接捐款。 捐款是沒有在考慮盈虧的。 ……不過如果以將本求利的角度來說, 接待兒童確實就是一種虧本行為。 如果是一大一小或是兩大兩小去用餐, 餐廳老闆都還沒那麼虧。 因為大人帶來的利潤應足以 cover 小兒的成本。 但一大兩小的組合,就真的是賠慘了。 因為餐廳不太可能把你勉強塞在兩人桌。 一定是給你四人座。 於是一桌四個座位裡面, 只有一個大人能真正帶來利潤。 兩個小孩各只收99元加一成服務費,利潤極其微薄,甚至虧本。 就算小孩完全不吃,完全零食材成本,收109元對老闆來說一樣虧本。 因為每一個坐在座位上的小孩,都會害老闆少做一個大人的生意。 而大人所帶來的平均利潤是遠大於109元的。 而三個人坐四人桌, 最浪費的當屬空在那裡的第四格位置。 每個寶貴座位都是餐廳產能的一部份, 餐廳的食材再多,都得要有足夠的座位才有機會變現。 而每個閒置的座位,就像停滯的工廠機器一樣。 就是一種浪費。 尤其是假日尖峰用餐時間, 每一個空轉的位置,都是血淋淋的損失。 門口一堆排隊候位的客人,都同時在排其它餐廳。 今天你讓一個客人進不來, 他下一秒就去了別家店。 所以如果我是餐廳老闆, 我對客人類型就有一個很明確的偏好順序: 偶數個成人 > 奇數個成人 > 成人與小兒 n:1 > 成人與小兒 1:1 >>> 成人與小兒 1:2 一打二帶小孩的客人最好是去別家餐廳, 別來我這用餐。 如果真的來了,我就只好當作是作公益。 那如果成人與小兒是 1:3 呢? 這就不太一定了。 我這...

[小狐熊週記] 20241202 你願意花多少錢來買一美元?

圖片
  紅色的椅子 在教室裡, 小狐和小熊在爭執一張紅色的椅子是誰先拿到的。 兩人相爭不下, 旁邊明明有另一張一模一樣的椅子, 只是他們都堅持只要眼前這張。 就像是所羅門王面前兩個爭執不下的母親。 場面一度火爆緊張。 幻想情節 我請小狐小熊先轉身背對我, 然後我把另一張一樣的椅子拿來, 兩張擺在一起, 看不出哪張才是原本那張。 然後我請小狐轉過身來, 問他說「你覺得哪一張是你那張椅子?」 小狐選了一張。 我請他轉身回去。 然後我也請小熊轉過來, 問他說「你覺得哪一張是你那張椅子?」 小熊也選了一張。 我也請他再轉身回去。 然後我把兩張椅子各自放在他們身後, 對他們說「這就是跟你們剛剛所指認相同的紅色椅子,請檢查一下有沒有什麼破綻。」 當然沒有破綻,兩張椅子幾乎是一模一樣,看不出差異。 至此也就爭不下去。 一美元拍賣 以上只是幻想情節。 實際上他們開始在爭執椅子的時候, 老師就已經介入處理了, 我也就沒插手,默默離開教室。 上述的調解手法, 純粹是在我的腦中實驗, 還沒有機會試試看。 以後有機會再試。 只是看到他們為了一張椅子相爭, 讓我想起了一個經典實驗:一美元拍賣 (Dollar Auction) 「一美元拍賣」是一個簡單又有趣的遊戲: 主持人拿出 1 美元,大家可以出價競標,出價最少增加 1 分錢。 出價最高的人可以得到 1 美元,但要付出他出的價格。 特別規則:出價第二高的人,也要付他出的價格,但什麼都得不到! 就這麼簡單的規則, 你覺得一張一美元可以拍賣到多少錢? 這個遊戲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學校進行了多次實驗, 最終的喊價在20美元到66美元之間。 因為最後出價最高的兩個人,誰也不願意輸,誰也不願意先退出。 就這樣一路把價格拱上去了。 得標者投入了幾十元的成本, 結果只掙回一元。 覺得很不可思議嗎? 不妨再看看小狐熊的紅椅子之爭吧。 明明就只是一張普通的椅子, 有什麼了不起的。 但一旦兩個人槓上了,就誰也不讓誰,非得弄到魚死網破,兩敗俱傷。 就像是一美元競標的兩個人,誰也不肯先退出。 利益如此微小,成本如此巨大。 但人性就是如此神奇。 我本來還想罵搶椅子的小狐熊說怎麼那麼愚蠢, 為了這一點小事爭成這樣,值得嗎? 轉念一想, 其實小狐熊也就跟耶魯或哈佛的學生差不多笨。 如果連清清楚楚的理性數字規則, 都可以讓大學生犯下這種錯。 更別說在摻雜了情緒後,會...

[小狐熊週記] 20241125 小狐熊體表會

圖片
小狐熊現在唸的是小學附設的幼兒園, 所以也會跟著參加小學的年度體表會~ (「體表會」即體育表演會,俗稱的運動會) 但是幼兒園學生沒辦法自己參加體表會, 需要家長陪同才行! 於是前天禮拜六,我們全家就一起去參加了小狐小熊學校的體表會。 這對我來說也是個有趣的體驗。 因為平常我沒什麼機會觀察跟自己孩子同齡的孩子們。 樣本極少。 我猜大多數的家長也跟我一樣。 如果缺乏對他人的觀察機會, 有一個缺點, 就是會很難發現自己的孩子發展遲緩, 也很難知道是否天資特異。 成天盯著自己的孩子觀察, 還滿心以為:小孩子不就是這樣子嗎,應該很正常吧。 其實多蒐集幾個樣本之後就會發現, 每個小孩都是極為獨特的。 每個小孩都不正常😆 --- 這次參加學校體表會, 一口氣見到了許多平常小狐熊在家聊天常講到的同學。 那些寫在我小狐熊筆記上的人名, 終於活生生出現在我眼前。 ( [小狐熊週記] 20241028 小狐熊筆記 https://www.foxandursa.com/2024/10/20241028.html ) 我也一口氣勘誤了筆記上的許多名字錯字😆 都是我之前聽小狐熊亂講而亂記的😆 --- 體表會除了對家長來說, 是一個觀察別人家小孩的好機會, 對孩子來說, 也是一個觀察別人家爸媽的好機會。 畢竟平常孩子都只觀察得到自己的爸媽, 可能還滿心以為:爸爸媽媽不就是這樣子嗎,應該很正常吧。 實在無從得知自己的父母是否發展遲緩, 也很難知道是否天資特異。 其實當他們多蒐集幾個樣本之後就會發現, 每個父母都是極為獨特的。 --- 在體表會, 我不曉得當其它孩子哭鬧, 小狐熊心裡是不是想著「爸爸媽媽你們有沒有看到別人家的小孩是什麼德性!你們生到我真是萬幸!」 不過我可以確定的是, 當我看到其它家長進行不當管教, 我心裡想的就是「小狐熊你們有沒有看到別人家的爸媽是什麼德性!你們被我們生到真是萬幸!」🤣 有句話說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這就好像數學題目。 標準答案就只有一種,錯誤的答案卻有無限多種。 所謂「幸福家庭」的標準答案, 其實來來去去也就那幾個關鍵字: 愛、尊重、包容。 做到這些重點的家庭,也就有了相似的幸福了。 不過就又好像數學題目一樣, 標準答案雖然只有一種, 但是得到答案的手法卻又可以有許許多多種。 所以幸福的家庭不需要抄來抄去, 家家妙處難學...

[小狐熊週記] 20241118 分治法

圖片
最近感受到教養雙胞胎的一個巨大挑戰, 就是小狐熊兩個人常常會忍不住互相聊起天來, 一聊天就無法確實執行指令。 明明就請他們彼此先不要講話、不要講話、不要講話, 但是他們兩個人湊在一起就是忍不住會講話。 講到激動處甚至還會吵架。 有時候睡覺時間請他們好好睡覺, 再三叮嚀不要講話、不要講話、不要講話。 但小狐熊兩個人就是會忍不住聊起天來。 又或是收玩具的時候, 請他們專心收、趕快收, 但兩個人在一起就是會不小心聊天分心, 結果就是收得奇慢無比。 不過我最近試出一種新的方法, 可以有效完成目標。 我稱之為分治法 (Divide and Conquer) 分而治之,是謂分治。 既然兩隻小狐熊湊在一起會講話、會彼此干擾, 那就把他們分開不就好了嗎。 所以現在當小狐熊睡覺時間還在床上喋喋不休, 我就會先把其中一隻從房間請出來。 等房間中那隻睡著後, 再把外面這隻送回房間。 一旦沒有人可以對話, 第二隻很快也會睡著。 收玩具時也是如此。 當兩隻一起收,常常兩隻會邊收邊玩邊聊天,根本沒在收。 此時我就會請其中一隻先進房間去休息看書, 留一隻在客廳專心收玩具。 一個人收,就可以收得很快! 等第一個人收到一個段落, 我再請兩個人交換, 剛剛看書的狐熊出來收玩具, 剛剛收玩具的狐熊進去看書。 來回運作兩輪,收得快速又乾淨. 而且完全不分心、不吵架。 如此一操作,國泰民安,皆大歡喜。 我真是太聰明了XDD 小狐熊彼此會產生干擾這件事,症狀很明顯, 連他們自己都察覺了。 有時候我白天一對一單獨照顧小狐或單獨照顧小熊, 小狐熊的表現都非常穩定。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非常講道理,也不會無故跟人吵架。 但是到了晚上他倆一會合, 立刻就會從穩定態變成激發態。 吵吵鬧鬧哭哭叫叫。 我想這就是雙胞胎所需面臨的課題, 也是雙胞胎父母所需面臨的課題吧, 不知道其它非雙胞胎的兄弟姊妹是不是也有一樣的情況呢?

[小狐熊週記] 20241111 小孩學什麼寫程式呢

圖片
你會教你的小孩程式語言嗎? 作為一個寫程式的工程師, 從好幾年前就會有人問我說:你會教你的小孩程式語言嗎? 我總是回答說「還是先把一般語言學好吧。」 程式語言是一種外語。 在學外語之前,值得先把母語學好。 我在教其他學生程式語言的時候也總說: 「程式語言是一個很快就會過時的東西。 與其學這些東西, 不如投資在更基本且不會過時的能力上。」 那什麼叫做更基本且不會過時的能力呢? 我覺得這幾個基本項目可以作為一部份的參考: 1. 語文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 2. 視覺空間(Visual Spatial) 3. 流體推理(Fluid Reasoning) 4.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5. 處理速度(Processing Speed) 這幾項都跟寫程式技能本身沒什麼直接相關, 但卻跟寫程式的核心能力高度相關。 我從來不教小狐熊寫程式, 但我每天都在教他們這些基本能力。 而且我不只是從小這樣教小狐熊而已, 我從小就是這樣教我自己。 把點數都灌在智力上 以前我玩過一款遊戲叫金庸群俠傳, 裡頭的主角有一個屬性叫「資質」,就有點類似智力的概念。 同樣的一本武功秘笈, 資質愈高的人,所需要的練功時間就愈短。 只是在遊戲中的「資質」其實是一個創角當下就決定的數值, 終生沒得改變。 然而在實際人生中, 我總覺得「資質」本身就是一種武功。 只要鍛練,就可以愈練愈強。 所以在我還不知道要該練什麼武功的時候, 我就會選擇鍛練「資質」。 好讓自己未來不管決定要練什麼武功,都可以急速練成。 後來我回頭看這個選擇,真是太有智慧了!XD 這呼應了資訊界的大師 Knuth 的名言: 「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過早最佳化是萬惡的根源)。 是啊,人生那麼長,可以學的東西那麼多, 年輕時不管把時間投入到哪一個技能,都有過早最佳化之嫌。 在學習任何一個技能之前, 不如先學習「如何學習」吧。 高高低低的評估報告 上文提到的這五項: 語文理解/視覺空間/流體推理/工作記憶/處理速度 其實就是魏氏智力測驗所測的項目。 而我之所以會認識到這些項目, 是因為小狐前陣子接受了綜合評估, 報告書裡面就有一節關於智力的評估。 我看了報告書才知道所謂的智力測驗是在測什麼東西。 正如同創遊戲角色一樣, 如果玩家把技...

[小狐熊週記] 20241104 我學會教小熊騎腳踏車了

圖片
  就在昨天, 小熊從一隻輔助輪小熊, 正式成為一隻會騎腳踏車的小熊了! 請大家幫小熊拍拍手~ 昨天中午吃午餐時, 小熊就主動提議說想去騎腳踏車, 可是小狐和媽媽想待在家裡。 於是下午變成我和小熊兩個人自己去河濱公園玩。 我們家沒有腳踏車, 之前都是在河濱公園租有輔助輪的腳踏車, 小熊也從來沒有嘗試過真正的兩輪腳踏車。 但是昨天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學騎兩輪腳踏車! 我不知道他這麼強大的動機是哪裡來的, 但既然小熊表達得很明確, 所以我就租給他了! 正如同各種勵志故事一樣。 小熊不是天才, 但是他非常努力地練習, 花了幾個小時踉踉蹌蹌,終於成功了。 在這過程中,小熊跟我都學習了很多。 當小熊在練習騎腳踏車的時候, 我也在努力練習, 我在練習如何有系統的教人掌握一項新技能。 我把所有我用來幫助學生學習的技巧, 都拿來用在小熊身上了。 --- 騎腳踏車有什麼秘訣? 很簡單,只要保持重心穩定就好。 當往右邊倒的時候,就把重心左移; 當往左邊倒的時候,就把重心右移。 只要做到這一點,就保證騎車不會摔倒! 以上敘述毫無疑問的極為正確,但對學騎腳踏車卻沒啥用。 而這正是我所看見一般人的困境。 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正確資訊」, 但還是沒辦法靠這些資訊就學會一樣新技能。 因為「聽懂」跟「學會」是截然不同的事。 我最近教很多人寫程式。 其實從零開始學寫程式, 就很像剛開始學騎腳踏車一樣。 一開始肯定是跌跌撞撞、寸步難行。 不要說騎起來了,可能就連把腳準確放上踏板都有困難。 但一旦找到了正確練習的技巧, 很快就能持續穩定輸出。 而一個好的教練至關重要。 尤其是當 AI 已經能夠給你所有的正確資訊, 教練還是能夠提供你 AI 無法替代的關鍵價值, 好教練不僅僅是傳遞資訊, 而是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提供量身訂做的指導。 他能夠辨識出你的學習瓶頸, 協助你釐清思路,並激發你內在的潛力。 即便 AI 能回答你的問題, 但教練能夠用經驗和洞察力, 幫助你在關鍵時刻做出最適合的決策, 從而真正提升你的能力與信心。 「教練」是一門學問, 光靠棍子跟胡蘿蔔是不夠的。 「學習」也需要正確的方法, 若只知埋頭苦練,成效有限。 在教小熊騎腳踏車的過程中, 我一再次提醒自己: 不要當一個只會講正確資訊的「教師」, 而是要當一個引導學生發揮潛能的「教練」。 以下是我一邊教小熊, 一邊觀察自己是怎麼教的重點觀...